*
杞妹问我说你咋都不更新公众好了,我说对啊我最近也打算更新来着。
其实这句话是不对的,我从放暑假前就这么打算了,然而也不知道是被什么东西一直拖到了现在。
*
我小时候特别相信一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那时候暑假的第一天就会规划好每天要做的暑假作业的量,幻想着可以提前做完那本薄薄的快乐暑期然后毫无负担地玩一暑假,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中了什么不知名魔咒最后还是要在开学前一天晚上拼命补作业。
于是从小学毕业到高中毕业前我都把自己赶不完暑假作业的错归在了“变化”身上。
*
直到高中的最后一个寒假,我在开学前一天的晚上一边窝在床上绝望地补作业一边懊恼地想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做作业时突然明白,所谓的“变化”并不是什么生活魔咒,只是我每一天荒废的时间在最后时刻出来刷了把存在感而已。
这种现象与其说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倒不如说是“自食恶果”更来得恰当吧。
*
在写这段文字之前我正在微信上问雅思和托福有啥区别,回答我的朋友说着说着给了我一个whv(working and holiday visa)的链接,问我对未来有啥想法。
“你对未来有什么想法?”
每个人都在问我这个问题,从三年没见的初中同学到来我家吃了个饭就走的亲戚都在问这个问题。
然而不管我给出了什么答案他们的反应也都不会有什么起伏,三言两语后就能岔开话题,像是例行公事般对于这个年纪的我问一句这个年纪的我该面对的问题,以引起我对未来的恐慌就算功成圆满。
当然最后一句只是我的恶意揣测。
话题回到我的朋友,她又问我,那你对未来的框架总有吧?
我想了很久回她框架是到什么程度。
回完这句话我就去吃饭了,吃饭的时候我突然难过地想到她肯定对我特别失望吧,我连未来的框架是什么都不知道。
可是我也不懂我脑子里想到的模模糊糊的未来到底是不是所谓的框架,没有什么场景是特别清晰的,也没有什么场景是能够燃起我的斗志去好好描绘它的。
我像是一汪死水泛不起一点波澜。
*
大二时学了一门课叫《环境毒理学》,这门课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对我来说它又是有点特别的。
这门课的专业名词特别多特别拗口,而且闭卷考。我花了三天以上的时间去复习这门课,结果坐在考卷前脑子一片空白。
走出考场之后我就哭了,非常丢人,现在想起来也丢人得不行。
同学在一旁安慰我说没关系我也很多没写出来,我跟她说我真的复习了很多天,那些试剂名字翻来覆去地背,然后那些实验过程我一个字也没写出来。她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什么都没说。
虽然很蠢,但那大概是我第一次不得不承认我只是个比普通人还要傻的普通人。
我那漫长又固执的中二期终于在那一刻跟着我的眼泪结束了。
*
杞妹说我有时候说的一大段话会让人觉得有点道理。但其实我并不擅长跟别人这么走心地聊天,或者说,我不喜欢把自己的迷茫or软肋表现给别人看。
我不喜欢跟别人说天哪我好迷茫我完全不知道我毕业了要怎么办我该怎么办。说实话我并不觉得说出了这种话就会有什么实用性的收获,最后的发展无非是两人互诉烦恼然后各自都没得到解决。
所以一般这种话我就跟杞妹说说,说完就完了。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耳机里传来这一句歌词。
*
前几个月联系上了很多年没联系的初中同学,我们初中时关系特别好天天一起上下学,后来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联系过了,不知道为什么断了联系,大概因为我手机被偷了丢失了她的联系方式。
她说了一大堆她的生活很迷茫之类的内容,我也很认真地回了她一大堆话。几个月后看到她在她的文章里提到我,说我给了她一个可以前进的开始。
可以前进的开始,是我自己概括的。
我那时候觉得特别开心,有人因为我的话而向前走了一点点,然而转念一想又觉得有点难过,所有人的风景都在前进,而我只有时间在不可抑制地前进。
*
就把这一大段的文字当作一个开始吧,能不能前进再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