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放到现在仍然是超流行妆容,宋代皇后们到底怎么打扮自己?

放到现在仍然是超流行妆容,宋代皇后们到底怎么打扮自己?

作者: 燕音羽 | 来源:发表于2019-06-25 14:35 被阅读0次

宋代有这么一位传奇皇后,她的人生简直可以写成一部女主逆袭爽文,不信来看:

她的运气很差:

还在襁褓的时候,爹死了娘也死了,变成孤儿,在外公家长大;

十五岁左右跟着丈夫进京城讨生活,但是因为生活困顿,卖身当奴婢,进到了王府中;

在王府备受王爷的宠爱,王爷的乳母看不过眼,报告给皇帝,皇帝一怒之下让儿子把她扫地出门;

幸好王爷把她安置在自己下属家,她就这样成为了外室,这种外室生活一过就是十五年;

王爷熬成了皇帝,幸运的是新皇帝并没有忘记她,把她也接了进去,不幸的是她的出身比别人低,年纪比别人大,更不幸的是她无儿无女。

她的逆袭生涯是从皇宫开始的:

三十六岁那年她被封为四品美人;

过了四年,皇后去世,皇帝提出要立她为皇后,遭到大臣们的反对,皇帝干脆让后位空缺;

四十二岁时,皇帝把其他妃嫔生的皇子交给她,作为她的儿子,并册封她为修仪;

四十四岁时,她“母凭子贵”被晋封为德妃,并在同年被立为大宋朝的皇后;

成为皇后的她,每天陪伴皇帝批阅奏章。

史书称她“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她的这份本事源自十几年的外室生涯以及进宫后的不停学习;

皇帝病重时,她代替皇帝裁决国家大事,从此她开始了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历程;

皇帝驾崩,她成为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军国重事全部由她一手掌控,号令分明,恩威加天下;

晚年,她曾头戴九龙花钗冠,身穿皇帝才能穿的衮服(改良版),和小皇帝一起去大宋王朝的太庙行祭祀大典;

去世前,她曾数度牵扯身上的衣服,皇帝不知道其中缘故,大臣一语道破天机:“太后不愿先帝于地下见她身穿天子之服。” 于是她仍用后服入殓下葬。

她就是后来以“狸猫换太子”故事闻名于世的宋代皇后刘娥,当然狸猫换太子只是个故事,真正的刘娥却是才能出众的大女主。

刘娥死前念念不忘的宋代皇后装束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宋真宗皇后 刘娥(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高宗 吴皇后(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朝皇后的妆容的来历

宋代的皇后们在穿礼服的时候,一般都会头戴龙凤龙花钗冠,冠上镶嵌各式宝石和珍珠,而皇后们的脸上则会用珍珠点面靥。

点面靥这种化妆手法不是宋朝女子首创的。

相传早在三国的时候,吴国太子孙和把宠姬的脸打伤,治愈后留下红色斑点。

治愈后的宠姬却因此显得更加娇媚动人,于是宫廷、民间纷纷流行这种妆容。

然而更靠谱的说法则是点面靥是宫廷中为了标记来大姨妈的后妃们,以便皇帝的临幸。

这种做法后来流传到民间,反而变成了一种妆容。

到了隋唐的时候,唐朝人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大胆的操作。

面靥这种起初都是装饰在脸上的小点,唐朝的女子们却将之发扬光大。

她们用金箔、珍珠和翠羽等等材料剪制成花卉、鸟兽状的各种装饰,贴到脸上作为装饰。

唐《簪花仕女图》局部 (来源:辽宁博物馆)

到了宋朝的时候,宋朝的人们崇尚自然淡雅,不像唐朝人的那么张扬。

于是宋朝的皇后们便会在脸上用珍珠作为装饰来点面靥。

宋代珍珠的来源

宋朝的珍珠有国内自产的珍珠,也有国外进口的珍珠。

根据南宋《诸蕃志》的记载:

国外进口的珍珠主要来自于大食国、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和西难国等地。

国内的话,广西和湖北也同样出产珍珠,但是这两个地方的珍珠质地不像大食、监篦的珍珠那么明净。

每次采集珍珠的时候,采珠船会多达三、四十艘,每艘船上都会有几十个人。船上的采珠人用麻绳系在身上,耳朵鼻子用黄蜡堵起来。

采珠人下到水面下二三十丈的地方,系在身上的麻绳另一头缠在船上,采珠人摇动绳子,船上的人就会把他拉到水面上。

船上的人先把毛皮衣服煮得很热很热,等到采珠人出到水面的时候,立刻用毛皮衣服把他盖起来。

不这样做的话,采珠人会一直打冷战,直到冷死。

有的时候,采珠人还会遇到大鱼、蛟龙和大龟等等海怪,被海怪的背鳍碰到,往往会肚破肠流,手足骨折。

如果船上的人看见有一丝血浮出水面,就会判断采珠人已经被鱼吃掉。

曾经有一个采珠人,他拉动了绳子,但是船上的人拉他却拉不上来。

所有人用力拉绳子,终于把他拉上来,这时候才看见采珠人的脚已经被蛟龙大龟咬断了。

采珠人所采的珠贝叫珠母,每次都会有官员监视,根据采珠人的名字来命名,然后在地上挖坑,把珠母放入坑中。

过了一个多月,珠母的贝壳腐烂,把珠子拿出来冲洗干净,和采珠人一起平均分配。

一般来说,浑圆光洁明净的珍珠被视为上品。浑圆的珍珠放在盘子里的时候,一整天都会转个不停。

外国商人大部分人经常把珍珠放在衣服和伞柄里面,按照规定,这样夹带可以免除实物税。

巴林的采珠(来源:cushtravel.com)

宋代关于珍珠的其他故事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有一个宫中小内侍,叫刘承规。

这个小内侍为人处世与众不同,显得格外有心计。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宫中的妃嫔们常常会用一些办法来检验内侍们的人品。

她们会让内侍们一起数珍珠,在他们数珍珠的时候,妃嫔们其实早在门后偷窥了。

其他的内侍们数着数着就会偷偷把珍珠藏在衣带里面偷走。

而刘承规则是老老实实地数,一颗都没有带走。

这是因为他是个老实人吗?从他后来的为人处世来看,并不是这样的。

宋太宗赵匡义登基以后,一个宫女偷跑时被抓获。

赵匡义并不想杀了这宫女,但是不杀又难以管理后宫。

刘承规看出了皇帝的难处,于是他说:“这个人不能留。如果放她走,其他人也会效仿。我去监督行刑,一定活挖心肝来复命。”

宫中其他妃嫔都下跪哭着求情,但是刘承规再三上奏不能留人,太宗于是让他领走。

刘承规把宫女送到尼姑庵,叮嘱负责人把她嫁得远远的。他转身就拿了一副冒着热气的牲畜心肝,用盒子装好回宫复命。

宫中的妃嫔宫女们见了大惊失色,痛哭流涕,从此后宫对于宫中规则都慎重对待。

焚香听阮图 (来源:台北故宫博物院)

古人们喜爱珍珠,但是由于采集珍珠十分艰难,人们就开始尝试培育人工珍珠。

宋代庞元英著有一本《文昌杂录》,里面就曾提到一位礼部侍郎人工养珠的具体方法。

人工培育珍珠的办法在这千年间不断进步,直到今天,我们已经可以大规模人工培育珍珠,于是才有了各种各样精致的珍珠饰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到现在仍然是超流行妆容,宋代皇后们到底怎么打扮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mt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