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有没有会控制不住脾气的瞬间
有时候知道说话伤害别人还是说了
有时候没有耐心直接爆粗口
我今天就是这样的状态,因为湖人总决赛中关键时刻输掉比赛,身为铁杆“湖蜜”,那是“扎心了,老铁”,加上工作个别琐事。所以今天一天的工作也是在很Down和急躁当中度过,不像平时井井有条。
《爱、金钱和孩子》中讲了“踢猫效应”:一个父亲在公司被老板批评了,心里很生气,回家后跟老婆吵了一架,妈妈又把在沙发上玩的孩子骂了一顿,孩子一郁闷,把家里的猫踢出了窗户,悲惨的猫刚好跑到公路上,卡车司机为了避让猫转向,最后把老板撞了……
当然上面是用极端的案例向我们解释了“负能量”在恶性循环中的发展。
因为生气的人,容易生病,生病了就要去医院,去了医院要花钱,钱花完了更生气……
所以当我们理解上面的循环,就要学会善待身边的事物,宽容身边的人物。
早晨休息了一天,刚好起来,人的控制力比较好,所以大部分人笑容满面,和谐待人,但是到了晚上下班,被一天的工作消磨了精力,面对家庭的琐事,孩子的作业,精力和控制力都是薄弱点,夫妻双方容易发生矛盾和争吵的时间。所以当我们了解世事的因果,改变就很容易了。
前几天带着“老弟”在成都,我们约定了一天只能玩“1个小时手机,保护眼睛”,可是有一天已经超时了,我表示不能再玩,他却悄悄打开电脑,开始看NBA……我发现后瞬间很生气,但是我想起一句话“你是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发泄脾气”。
很多家庭矛盾就是因为父母带着“脾气”教育孩子。我小时候的阴影就是我老妈“打我一顿,还告诉我,你出去,别回家了,也别读书了,我们没有你这个孩子”。从这些行为和话语,我只学会了恐惧和以后别让他发现我做了“错事”。
所以面对我“老弟”用电脑看NBA,在生气时刻,我走进厕所,看了看镜子里面的自己说“你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脾气,更不要说他没有自控力,这是贴标签”。
当我做完这些,再跟老弟交流,他也知道错了,以后也没有再犯这些错误。
开车要“驾照”
教书要“教师资格证”
生孩子不仅要“结婚证”,以后也会有“生孩子证”。
带“孩子”,夫妻相处,工作,这些是一辈子的修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