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杂文,很杂。也很散。
书名摘取于例子:
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波兰农民,他把一个犹太人藏在家中的地窖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个犹太人才走出地窖。
以色列建国后,这个波兰人被视为英雄请到耶路撒冷,人们问他,你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一个犹太人。
他说:我不知道犹太人是什么,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我只知道人是什么”。
这句话说明了一切。
揭露人的暴行——在暴行施虐之时,人性的光芒总会脱颖而出,虽然有时看上去是微弱的,实质却无比强大。
01 | 行动是最好的说明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作家,我只说了一个字——写。”
写就像是人生里的经历,没有经历就构不成你的人生,不去写的话就不会拥有你的作品。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灵魂,有时候灵魂是几个细节,有时候灵魂是一句话,有时候灵魂可能就是一小段的描写。
2019年开始写文,第一章三千字两个多小时,眼睛干涩,坐得腰酸背痛。怀疑自我后,跑知乎上问鼹鼠的土豆。
问:老师,写文三千字两个半小时,我的速度是不是偏慢呢?
答:呃,比我快多了。
从那后,我一直写,一直写。
3个月后,成功地完成第一本14万字,后期改名为《曾如梦初醒》。
第二本《三美之布偶蜡笔小新》。
写完第一章,自己睡梦中都觉得好笑;
写完第二章时,彻夜失眠;
写完第三章,起点网发来签约邀请。
原计划写15万字剧终,最后呜啦啦地写了32万字。
于是成了,起点网上一枚扑街作家……
惭愧挣得钱,买不了几包榨菜。
本以为会成为巨作的《唯有天晓》,卡文ing……
02 | 讨好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写作的时候是如何考虑广大读者的?”
作家可以为一个读者写作,只能是一个,就是作家自己,这就是我们与他们的关系。
如果把写作设定成我们,把阅读设定成他们,那么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对立、转换和互补的过程。
所有作家同时也是读者,或者说首先是读者,大量阅读获得的感受会成为叙述标准进入写作之中,所以作家写作时拥有作者和读者的双重身份。
作者的身份时让叙述往前推进,其间感到这个段落有问题、这句话没写好、这个词汇不准确时,这是读者的身份发言了。
旁人听闻我成了签约作家,一脸崇拜地问:哎哟,挣了不少钱吧?
我笑了笑,反问:你说呢?
于是划开手机的屏幕,收入页面。
她摸摸鼻尖,尴尬了会,紧接着说:我觉得你要顺应潮流,写婚恋总裁文,就是那种“霸道总裁爱上我”那种,肯定有市场。啧啧啧,你现在写的太生活了,没人喜欢看。
我:呵呵呵,写不出来。
成了当事人,你会明白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理想说:切,她们的作品太烂了,不如我来写。
现实:知道了吧,写两章耗时三小时有余,看别人作品时老是催催催更!自己写的文语句还不通顺,词语反反复复。
理想说:我作品铁定大卖,赚很多的钱!
现实说:两位数的收藏量,牛年马月才赚两位数的收入啊!
理想说:(写着写着死心了),算了,我不在乎钱了。就这样吧!
现实说:心情莫名好了起来。
眼睛不疼了,腰也不酸了,一直在卡文……扑街的路上……
03 | 作家的梗
问:怎么样才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
答:要想成为一个好作家,先要成为一个好读者。
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了解自己民族传统中特别的性格,然后在自己的写作中伸张这样的特别性格。
一个年轻的作家,刚开始写作的时候,应该多去尝试一下不同风格的写作,这对他将来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文学是一条比自己的人生长得多的道路。
一个好的作家,首先是一个好的读者 ,因为阅读好的作品,可以养育自己好的文学趣味,尤其是在一个作家刚刚从事写作的时候,阅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他在拔出别人的牙齿时也拔出了别人的故事,然后他在别人的嘴里装上了假牙,别人的真故事被他装进了小说。
04 | 阅读就是一副良药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读者?
最好的阅读是怀着空白之心去阅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那种阅读,什么都不要带上。
这样的阅读,会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宽广,如果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去阅读,就是挑食似的阅读,会让自己变得狭隘起来。
要去读伟大的作品,不要去读平庸的作品。
长期读伟大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就会很高,写作的时候自然会用很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长期读平庸作品的人,趣味和修养也会很平庸,写作时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平庸里。
所有的作品都存在缺点,包括那些伟大的作品,读的时候不要去关心作品中的缺点,应该关心优点。
因为别人的缺点与你无关,别人的优点会帮助你提高自己。
读书与旅行;阅读与写作,同一概念。
阅读,然后写作;写作,再接着阅读,反反复复叠加。
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也没有一种生活是不值得的。
所有的生活都充满了财富,只不过看你开采了还是没有开采。
一个好的读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阅读。
一个好的作者应该怀着空白之心去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