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父母的建议中,我的第一条建议是:改变认知,孩子是很重要,但还没有重要到需要填满我们的生活。我举了一个例子,我送我的孩子上学,直走是去儿子的学校,左转是去我的单位。我曾经送孩子时,左转了。孩子生气的说:“妈,你干嘛呢?走错路了。”我问妈妈,假设她遇到这个情况(这样的事,不可能发生在她的身上),会怎么回答。妈妈想了想说:“我会跟孩子道歉,说,对不起,妈妈也不是完人,也会犯错。”我告诉她我的回答是:“儿子,好好想想噢,你在妈妈心目中的地位?”现在,我都还记得我的儿子是叹了一口气的,但是,这样的事件,并不是发生了一次,却没有使我们母子的关系变得更糟,反而多了一些融洽与平等。孩子也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就一定觉得妈妈真不爱他。但他一定能感觉到,除了他,妈妈还有别的重要的事。我希望,J的妈妈也能够潇洒一些,该锻炼、该玩耍、该逛街,所有能提升自己的,想做的事都可以去做。有时,还要专门在孩子有需要时,不在孩子的周围,让孩子独立去解决问题。
我的第二条建议是:爸爸主动与孩子说话。妈妈说,自从上次孩子与父亲发生激烈地争吵之后,孩子坚决不去给父亲道歉,认为从小到大,都是孩子在向父亲道歉,为什么爸爸就不能向自己道歉呢?我觉得,排除事件中的对错之分,发生了事情后,单方面的道歉本就不太妥当。如果真把孩子当成与一个“人”,有平等意识的“人”,尊重一定是相互的,道歉一定是互相的。孩子在用自己的沉默,挑战着家庭中的权威,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成人”的标志。做为父亲,做为母亲,一定要有这方面的自觉。我希望爸爸能够陪孩子吃早餐,在可能的情况下一起吃晚饭,一起运动。爸爸愉快地答应了。可能,爸爸也特别想有一个台阶,但这个台阶不知道怎么下。面对这样的情况,爸爸的“主动退让,主动道歉”是一个方面,做为妈妈,还可以做一些牵线的工作,要让父子彼此理解对方。
我的第三条建议是:夫妻协同,建立信任。J的家庭教育明显是以妈妈为中心,爸爸在家庭教育中都是听妈妈的。但是,他明显又不赞同妈妈的做法,爷爷也是如此。家庭教育中,有时,真不是以对错来进行区分。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和谐才是最终的目的。妈妈需要信任爸爸,哪怕爸爸做得不够好。做得不够好,爸爸需要调整自己,他有这个能力。明显孩子已经拿捏住妈妈的情况之下,妈妈要站到幕后,让爸爸去,甚至在孩子面前要大力夸赞父亲的地位。做为家长,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父亲是J接触的第一个异性。孩子要学会与父亲共处,友好共处;要学会在父母共处的关系中,了解夫妻关系原来是这样的,家庭关系原来是这样的。童年时代的记忆,在未来的生活中都会有留痕的。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一晃眼就过去了,但他们关系的协调又怎是一会儿能解决的呢。我希望他们能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期待孩子突然就变得特别特别的好,像我们期待的那样,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需要让孩子放下戒备,重新认识到,家是温暖的,是安全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