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懂读者的产品经理不是好作家

不懂读者的产品经理不是好作家

作者: 泥龙虾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21:04 被阅读0次
同理心.jpg

什么是同理心?如何训练同理心?写作与同理心有什么联系?如何应用同理心来写作?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梁宁产品思维30讲》,以下是我的学习笔记。

从产品说起

讨论产品思维,我们不得不先从什么是产品开始定义,只有建立正确的产品概念上,展开的讨论才是有意义的结果。

语言是很有意思的, 会有隐藏的关系,有些词总是相伴相随,例如,我们听到产品的同时往往听到另外一个词:服务,产品与服务。那么,什么是产品,什么是服务,讨论产品与服务有什么区别,有助于我们理解产品思维。

产品:生产出来的物品。

我们再丰富一下这个概念,产品即生产出来满足人们需求的物品,这个物品可以是物,想法,信息等虚拟的或现实的物品。


产品.jpg 服务

这次学习主题的是产品思维,那么我给产品下定义:

  • 产品:解决或满足用户的痛点(NEED)、痒点(WANT)以及爽点的终端。
  • 服务:依托产品,解决或满足用户的痛点(NEED)、痒点(WANT)以及爽点的过程。

现代社会产品和服务已经融合在一起,强调产品与服务的区别,主要目的是细分三种模式:

  1. 以“终端”为主的产品思维;
  2. 以“服务”为主的产品思维;
  3. 以“终端”+“服务”结合的产品思维(现在社会的主要模式)。

举例,例如我想洗衣服,那么“终端”的产品思维,给你提供洗衣机。那么“服务”为主的产品思维是什么?洗衣APP,上门,取衣物,洗完熨好送回。什么是“终端”+“服务”的模式?例如,你在美容店购买了护理产品,附加护理服务。

讲完产品,我们来正式地学习《梁宁·产品思维30讲》,希望我们能够获得以下三种能力:

第一是一双眼睛,是发现痛点、找到破局点点敏锐之眼;第二是一双手,是动手优化、着手改变的行动之手;第三是一颗心,是洞察人性的同理心,懂得自己与用户,懂得产品上每个细节给到人的满足感、确认感和依赖感。

从鳄鱼到人类

给产品下了一个定义后,我们再来学习人与产品的五个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第二层——角色框架层****第三层——资源结构层****第四层——人的能力圈****第五层是一个人的内核,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认识一个人或者产品,就像剥洋葱,从外到里,一层层深入递进。学习产品思维,我们先重点讨论第一层:感知层

First impression is very important!

第一印象很重要,最初接触认识一个人或者一个产品就是从第一印象开始。

第一印象:第一次遇到产品时我们动用所有的感官:看、听、闻、触摸、尝,并从这些感知中体验到外在和内在的情绪变化,以及产生的联想。

用户对我们的产品有第一印象,随着深入使用,用户的感知和情绪越来越丰富,这时,我们需要使用同理心来解读用户的感知与情绪的变化。

提到感知层,我们先来学习一下三个关于大脑的简单类比,进一步探讨同理心。


鳄鱼脑

最内层,应激大脑——鳄鱼脑:直觉

  • Fight:同类相争
  • Fuck:异性相吸
  • Flee:比自己强的
  • Freeze:未知,恐惧
  • Feed:比自己弱的

猴子脑

中间层,情绪大脑——猴子脑:情绪

  • 愉悦
  • 不爽
  • 愤怒
  • 恐惧

人类脑

最高层,理智脑——人类脑:理智

  • 逻辑思维
  • 批判性思维
  • 创造性思维
  • 系统思维

同理心

大部分时候驱动一个人的是内在的感受,那么我们选择的切入点是中间层,情绪大脑,甚至底层,应激大脑。大自然几亿年的进化,从底层到中间层到最高层,系统的速度由快到慢。对于人和产品的反应,情绪能很快体现出来,而这种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感受他人的情绪,读懂他人的愉悦、不爽、愤怒与恐惧等情绪,并发现用户的潜意识和集体人格的能力,就是同理心!

梁宁:我们作为一个产品人,为什么要对情绪这么重视?因为用户是无法像专业的产品经理那样,分层次说出他的体验的,他能展现的就是用户情绪。

简单来说,训练同理心,从而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去体验产品,去捕捉用户的刚需,以及用户“以为的刚需”(有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用户的四种基本生物情绪:

愉悦、不爽、愤怒、恐惧

愉悦就是被满足

人人都追求愉悦的感觉,那么产品要满足用户的需求。

一种绷了很久的需求,突然间被满足了,这种感觉叫“爽”。

即时的满足就是爽。

愤怒和恐惧也是同生的一对感觉,都是来自于被侵犯。

通过鳄鱼脑我们知道:当遇到同类表现的是愤怒,当遇到比自己强大的或者未知的事物时表现的是恐惧,如果是弱的事物侵犯边界时,也会表现出愤怒。

我们现在或者曾经都有过“知识焦虑”,这种焦虑来自与同类竞争的愤怒,来自未知的恐惧,以及社会进步的怕被“落后”的一种恐惧。

为了抵御这种恐惧,我们愿意投入时间,甚至投入金钱去解决,即使只是虚幻的安慰。

如果说恐惧和愤怒来自于被侵犯,那么一定有个界限,在界限内是舒适区,而恐惧的边界,就是我们能力的边界,能力圈在这恐惧的边界之内。

人人都能学会游泳,但是恐惧使一些人永远也不敢下水掌握游泳的能力。为了扩大我们的能力圈,我们需要直面自己的恐惧,对于用户,一个好的产品可以解决用户的恐惧,扩展用户的能力圈,例如救生衣,让怕水的人也能下水。例如武器,让弱者也能面对强权。

总结,我们要做满足用户需求让用户愉悦、爽,解决用户的痛点(恐惧)的产品,并且不要激起用户的愤怒。

顺应读者的潜意识

人做一个动作,也许是意识判断,但是70%是潜意识的选择。

使用简明易懂的文字

一开篇就使用各种术语,或者难以理解的表达就是在激起读者的意识。写文章,能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就尽量使用。

重复

重复!重复!再重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重复的目的是熟悉,对于熟悉的事物,我们的防御是比较低的,容易影响潜意识的选择。这也是广告不停的播放的原理,我们耳熟能详的广告: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怕上火,喝王老吉!

如果想要阐述的观点,在文章中有必要多重复几次。

对的,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

故事与寓言

我的一个朋友,一直坚持写作,但是他写的文章阅读量很少,后来他咨询我如何写的更好,我给他支了几招,其中最重要的一招是“讲故事+观点”,他听了我的建议后,文章从几十的阅读量,一个月后达到了上万的阅读量,现在他的公众号粉丝有十几万,收入高于他原先工作的几倍,并且通过写作认识现在的漂亮女友,两人很恩爱,现在事业爱情两丰收,今年谋划着出版一本书。

所以,“故事+观点”对他的帮助很大,切实的提高了他的写作能力。

以上“我的一个朋友的故事”,只是我编的一个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故事+观点”是如何轻易的进入你的潜意识,如果这个故事越具体越能吸引读者。一般的说教会立即激起我们的防御意识,但是对于故事或者寓言,大部分人的防御是很低的,故事能潜移默化的把观点“灌输”到读者的意识中。

一群读者

我们写作的目的最终还是要面对一群读者,那么这就不得不了解这群读者的集体人格,以及角色。你吸引什么样的读者,以及这一群读者的集体人格值得好好研究与思考。

写作与同理心

学习同理心,有助于我们多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写作,多一种角度,如同在大脑的武器库中添加一件利器。写作是发现自己,也是接纳他人的过程,希望通过写作成为了解自己,打开世界的方法。


记住,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思考与行动

  • 学习《梁宁·产品思维30讲》同理心模块
  • 带着同理心去写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懂读者的产品经理不是好作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ws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