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讲的是袁绍这个人物。可以说他是在最开始的反王里实力最大的,可是最后为什么会败给曹操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袁绍的身世和经历。
袁绍的父亲和爷爷都位至三公,是豪门大族,到袁绍这一辈,虽然没有祖父的位置高,但是号召力也是很大的。特别是他在入朝为官的时候,也是忠心耿耿地看到了董卓的残暴,于是便大骂了董卓一遍,退出朝廷,成为了一路反王。
到后来,袁绍成为了18路诸侯的头领,按理说,头领的作用就是应该让大家齐心完成一件事情的领导,但是袁绍当时早已经过时代的刷洗,变得心有鬼胎,最开始能装的住,仍然打着营救皇帝的旗号。可是当攻破了洛阳以后,袁绍不想往长安进发了,特别是看到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以后想逃跑,更是愤怒。于是就有我们这一位“特有领导力的”头领的带领下,18路诸侯瓦解了,各自成为了天下的一门军阀。
虽然袁绍干出了这样不忠的事情,但是他的影响力仍然很大。统治着四个州:幽州,青州等等。可以说,在当时的所有诸侯里,袁绍的地盘,实力,兵马,粮草,将领,文官武将的数量都是最多的。可是人无完人,袁绍也有自己的缺点。
袁绍的谋臣沮授曾经给袁绍出过一个好主意,那就是迎请皇帝,扩大自己的势力,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袁绍优柔寡断,听取了一些不知名的人的说法,那些不知名的人的说法是:到了皇帝边就得听皇帝的,还不如像我们现在逍遥又自在,快乐又悠哉呢。袁绍就这样错失了机会,却被曹操钻了空子。
曹操便慢慢发展了起来,袁绍也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厚着脸皮向曹操要官儿。袁绍向曹操有大司马,曹操不想与允诺,但是看在朋友的情面上,便让袁绍成为了名义上的大司马。后来袁绍仗着自己兵马多,而且救过曹操好多次命,便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先是忍耐了一段时间,后来也是真忍不住了。特别是袁绍还来攻打曹操。其实按理来说,袁绍并不应该攻打曹操。因为从名义上,曹操是代表天子的,所以曹操代表着正义。而且袁绍很自大,认为自己还是所有诸侯里最强大的,所以认为自己想干什么都可以,却不知道曹操的实力已经发展了起来。于是文少便把田丰关在了监狱,不听沮授的意见,出兵了。这一战可打的好呀,就是我们熟知的官渡之战,是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例子。当然不是袁绍以少胜多,而是曹操以少胜多。我认为袁绍之所以会打败仗的原因有三点:
一、用人不当
二、不听劝告
三、狂妄自大
用人不当可以体现于袁绍用了郭图的建议。在袁绍被截乌巢以后,听取了郭图的建议,攻打曹操的大本营官渡,结果曹操早有防范,把袁绍的残兵败将击退。其次是袁绍听取了郭图的离奸,以为自己手下大将要造反,结果,没有造反的大将,也被袁绍给逼反了。
不听劝告可以体现于,袁绍如果非要打曹操,其实也是有概率能打赢的,特别是袁绍的谋士许攸给袁绍出了好多主意,这些主意都是能治曹操于死地的。但是袁绍可能是因为听取了谗言,或者认为许攸原来是曹操的朋友,所以出这样的主意并不是为了让自己赢,而是为了让曹操赢,所以并没有听取许攸的建议。这导致许攸反叛了袁绍,投奔曹操,给曹操提供了很多帮助。
狂妄自大可以体现于他出兵以前,也就是我们以前说的,他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并且关起了田丰。
这是我对官渡之战的总结。
至于袁绍之所以家业也会被毁掉,我认为有一点一一继承无方!(也就是在生前没有把自己的继承人选好)
袁绍有三四个儿子,本来应该让长子继承,他是袁绍,听取了他的妻子的建议,准备让袁尚,他最小的儿子继承他的家业。结果袁绍一死,他的长子还有他的次子不干了,纷纷克利一派,于是,便起了内讧。特别是还有曹操这一个神级对手,把袁绍所有儿子的军阀全部消灭。
最终我来总结一下袁绍之所以会失败并且家产全无的原因:
一、狂妄自大
二、不听劝告
三、用人不当
四、优柔寡断
五、继承无方
如果要评价袁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枭雄最好,枭雄也就是有实力,有勇猛,有勇气却不够聪明,没有自己衡量标准的英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