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是一位画家,这是几乎所有人知道达芬奇的一个职业。可是达芬奇在面临三十岁危机时,他给米兰的统治者卢多维科公爵写了一封求职信,历数了自己在各领域的才能,包括设计桥梁、水道、大炮、装甲车辆及各种公共设施,还有舞台设计和音乐才能。直到快结尾时,他才补了一句:“对了,我还会画画。”通过他留下的七千二百多页笔记我们可以得知,绘画只不过是他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已。包括解剖学、地质学、机械设计、光学、植物学.....他的好奇心使他成为“跨界奇才”的典范。
达芬奇从不敬畏权威,也愿意挑战自己接收到的知识,并用试验的方法来认识自然,认识世界。他具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对很多成年人习以为常的现场感到惊奇,并且会停下来思考,比如各种形状和阴影,各种运动形态,从扑动的翅膀到脸上的表情。然后在观察的基础上,他开始了自己的实验。他说:“进行下一步之前,我会先做试验。因为我的目的是先从经验中观察,然后推理分析现象背后的机理。”
达芬奇的一个故事特别触动到我。1487年前后,达芬奇开始着力于解刨学,这是对他影响最重要的学科。他在笔记中强调:"画家有必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解刨学家,这样才能勾画出裸体的身躯,才能了解肌腱、神经、骨骼和肌肉。“解刨学也激发了他对人体比例的探索。他曾从头到脚测量了十几位年轻男子全身的每一个部位,画了超过四十幅绘稿,留下六千字左右的笔记。在光学的研究中,他通过解剖眼球,发现了为什么在自然界中看不到明显税利的线条,因为视觉不是产生在一个点上,而是分散在整个瞳孔,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视网膜。他对光线、色彩、阴影等研究远远超出了绘画所需。但这并不是浪费时间,看看他日后闻名遐迩的《蒙娜丽莎》中的光彩处理,你就明白为什么这幅画会成为杰作了。
达芬奇一生做了许多的事,而且这些事都能做成功,好奇心是最初的萌芽,之后的为了满足好奇心,或者为了满足画画的需要,他开始了一路的学习。每一次的学习他都能完全投入进去,专心致志,大量的研究,大量的试验让他最终在多个领域获得成功。所以我们不仅要保持好奇心,还要为这个好奇心做出努力。
达芬奇是一位天才,历时上没有几个人真能配上这个词,他为何有如此之大的创造力?最明显的一点应该是他那无与伦比的好奇心了。但即使不能拥有与之比肩的才华,我们依然可以向达芬奇多学习:保持好奇、不断好奇。不要让成长带走我们的初心,更不要让孩子们如此。也许你该明白一点: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有用,有时求知的过程就会让你的人生坐姿多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