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能产生出奇妙的化学反应,在做事的过程中会有源头活水的注入,确实比空想来得更实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思考得太多也无济于事啊。想我之前,遇到难解的事情,就躺在舒服的床,思考来龙去脉,可谓一觉解千愁,醒来继续忧。
疾病的隐喻疾病的隐喻。我自己有切身的感受。那是高中时候,自己像是一个封闭的孤岛,无从对人说,也不知从何说起,闷罐子一样的情绪处理方式。情绪的无从宣泄,唯一就是向内压榨自己的身体。繁重的学业,千头万绪交织如麻的情绪,终于压垮了自己的身体。开始彻夜的失眠,额头长出密密麻麻多出繁星的痘子,印象最深的是我能摸到头上冒出的凹凸不平的青筋。那时候太小,也无从理解,无法消化自己当时经历的一切。十多年过去了,听了武志红的心理学课,能简单地分析自己当时的状态。
疾病的英文词“disease”的意思就是“不自在”,这可以理解为有些疾病是“内在的不自在”的一种反应。我当时太小,压根儿不能理解事情的本质。只知道一味压榨自己的身体,从来没有想过它也是忙忙碌碌昼夜不停歇,需要被照顾,需要被关心,需要倾听它内心的声音,需要给它抹抹油的一直在消耗的机器,需要给它加蜡的一直在燃烧殆尽的蜡烛。倾听身体的声音,做真实的自己。
疾病的隐喻
武志红在他的文章中提到的主人公罗伯特.迪尔茨,分割练习的发明者。38年前,迪尔茨的妈妈乳腺癌复发。在复发的一两年前,迪尔茨妈妈的一个乳房被发现有乳腺癌,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常规治疗,切除了乳房。然而,癌症还是复发了,癌细胞不仅扩散到了到另外一个乳房、卵巢和膀胱,还扩散到了骨髓中,锁骨上的一个肿瘤,甚至大得把骨头都撑裂了。
他妈妈已经病入膏肓,很多医生都对他妈妈下了死亡通知书,他妈妈只有几个月可活了。
20多岁的迪尔茨不忍心看到妈妈如此的痛苦。他想到他总结的“迪士尼的策略”可以帮到妈妈,于是他亲自给妈妈做引导。
他首先问妈妈说:“你的梦想是什么?”妈妈回答说:“我没有梦想了,因为我没有时间了,那些梦想实现不了了。”
迪尔茨深知,如果一个人连视觉化的梦想都没有了,真的就陷入了无边的黑暗,没有人能帮得了他妈妈。他耐心问:仔细想想,你还有什么没实现的梦想呢?
这样问实际上是给梦想一个单独的空间,根本用不着考虑它是否能实现,能否会被批评攻击,大胆地去让梦想土而出即可。
他妈妈在孩子的追问下,说出了多年前深埋内心的一个梦想。她内心深处渴望完成它。这样一来,梦想就有了,这个梦想不是来自头脑的想象,而是来自母亲心灵深处的声音,这种梦想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大部分的人总是停留在“现实主义者”的位置,就会停在原地,身体心理陷入巨大的恐惧。他妈妈也停留在了现实主义的位置。他需要帮助妈妈走出思维的限制。接着他问妈妈:“一定会这样吗?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总以为只有一种结果,但最后发现其有多重结果实现。”
妈妈想到了几个在生命边缘,走了一遭,又活出生机的人。通过这些思维的扩展,迪尔茨妈妈的想象力区间打开了,她不再以为她的结果只有等死。在她孩子的帮助下,她也围绕着自己的梦想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奇迹出现了,她痊愈了,又活了18年。
痊愈后,迪尔茨的妈妈常说:“我有两次生命,一次是病前,一次是病后,得癌症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事,也是我生命中最棒的事。”这是一个罕见的转化,一个最糟糕状态向最佳状态的转化。
迪尔茨对妈妈的引导放大了躯体的概念,他把这个概念放得更大,他说:“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意识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表达,这就是身体的疾病。可以说,每一种症状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说‘不’,但我们不倾听这种讯息,最终它不得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
迪尔茨妈妈的这一对矛盾,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矛盾。生命不断用各种方式呼唤我们,聆听并尊重你的内在声音,这个声音告诉你和整个存在连接在一起。所谓疗愈,所谓创造力,都是来自于内心的声音。
岁月不饶人,还好岁月放过了我。让我在多年之后能卸下心理的枷锁,听见内心的声音。我不再假装自己是能背千斤重荷的大巨人,要经常喝点爱丽丝漫游奇境里的药水,做做小矮人也无妨。遵从我的心去创造专属于我的人生,不再背叛身体发出的声音。我太能理解身体超负荷,各种抛锚的状况。当我的生命彻底不能由我做主时,那种消极懈怠或者罢工的状态。
疾病的隐喻,是在告诉你,嘿,伙计,听听你内心的声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