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一直都在寻找读书的方法,昨天刚好参加了一个腾讯会议,是关于如何读书进行讨论的。
我才发现原来我焦虑的问题,也是别人焦虑的问题。当组织者提出你们在读书时有什么焦虑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说出来,读过的书记不住。当读完一本书之后,发现自己根本记不到什么内容,也不会再用的时候能提取到书中的内容。
随后有一位读书读的比较多的学者给出了一些答案。他说在在某音上赛笔记的都是想要卖书或者是直播带货的,真正会读书的人,他一般都会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或者是带着问题去读书。
那么何为深度加工了?也就是说当你读书的时候,遇到了自己触动的点,你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写的是什么?以及今后要在哪些场合运用这句话也就是怎么样?
当你采用这种方法去学习,你就会慢慢的去开拓你的思维,在生活中会去加以运用,这样你读的书就更深刻的能运用到你的生活中。
有一位学员还提出了一种方法,读书并不是单纯的用眼睛看,我们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器官去感受,调动感官,比如我们现在特别流行的听书就是采用的是听觉,还可以对于自己喜欢的句子去动手抄一抄,加深印象。
而想要把书里面的内容记得更牢固一点,或者是在对书中进行深度加工后再进行整理的话,这种方法就是去把你所学的东西讲授给你身边的人听。
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参加的读书会,看书和讲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你看书的时候,有些知识点你可以一扫而过,但是对于讲书而言,是一种更高的门槛,有些人自己吸收书中的知识特别的厉害。但是当他讲的时候,他却发现自己讲不清楚,因为讲述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知识比较渊博的人才能把书讲清楚。
所以一个会读书的人,他真的能懂得很多方法,而且能把一本书讲好的人,他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我昨晚在参加阅读自习室的时候通过学员的讨论,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如何读好一本书的知识。
随后他们还讨论了关于读书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从书中读到的知识(书中自有颜如玉),第二重境界是人是书,向人学习(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第三重境界是没有书,以自己为标准(比如马云,腹有诗书气质华)。
说实在的,我现在还不能体会第三种境界,我还停留在第一种境界,毕竟自己的储备知识量不够,读的书也不多,所以我在空余时间就在努力的读书,我相信书读多了,当有一天需要用的时候,总能提取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