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N的周记【第3期】(2019.11.25-2019.12.01)
本周金句
在年轻的时候,尽可能倾听各式各样的人的谈话,然后在倾听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区分意见与事实的习惯。——大岛祥誉

目录
回顾了自己的“日程记录”表,发现自己的周计划总是完不成!
任务难度太大?又看了下本周任务规划,任务难度大的因素基本可以被排除。本周主要有3个目标:完成自己论文的结果与讨论,完成另一篇论文的图片修改,完成一个项目的图片修改。第1个任务确实有难度,在数据处理方面在本周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4天时间应该完成;倒数第2个任务还未开始,至少10小时;最后一个任务大约12小时能完成,目前还差2小时。从这方面的总结看原因不在于此。
本周其他分心的工作太多?查看了本周的记录,只有联系电镜汇款、请师弟们吃饭这两个事情离完成任务远一些,其他的都还可以。所以这个因素排除。
任务知识储备不足?对于任务1,前期知识储备确实不足,但周三取得的进展可以克服该困难,也排除这个因素。
时间没能保证?时间的分配是主要因素,回顾自己的作息:早上6点半起床,7点出门跑步,到家7:50,早饭后8:10,到办公室基本8:20-8:30,11:40从办公室去食堂吃饭,回到家12:10-12:20,这段时间迷上了《河山》,1:10前肯定是在看电视剧,之后在床上听电视,很多个中午都是没有休息的,2:10起床,2:20-2:40到办公室,6点左右从办公室回家吃饭,一般8点左右能吃完晚饭并收拾好,然后回办公室8:30,10点左右回家,10:30-11:00睡觉,一天结束。一天有效的工作时间为3+3.5+1.5=8,时间确实有点少。
周任务的修改方向?晚上11点之前睡不能改变,造成可以提前到6点,必须保证至少7小时的睡眠;晚上2.5小时确实有点时间长,可以选择回家直接做饭,吃饭,感觉用1.5小时足矣,但不能没有;中午确实感觉时间在浪费,用0.5个小时小憩足矣,吃饭等也得0.5小时,大约1.5小时,也就是1点前开始干活。这样时间多出了1+1=2小时,没有紧急任务,只能这样了!
时间只是个量度,而效率才是根本,每天应该按照计划尽快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比较烦恼的事情之一,教了一个小朋友,不爱学习,课本很多内容不会,自己不可能每天晚上拿出1小时教他学习,最根本的是他在学校的学习成果不好。
小时候为什么不爱学习呢?在网上搜了很多,答案包括:(1)家庭应该塑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和孩子一起学习,农村家中只有50岁左右的老两口,不可能有这个氛围;(2)与其老师沟通,该生学习成绩班里倒数前5,是老师不愿意管的学生,沟通无果;(3)改变其学习态度,尝试了多种方法,人家就是不变,不知该如何是好,如果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志,请多多提宝贵建议,重谢!
35岁高以翔老师最近去世了,确实很惋惜,长时间的工作、不合理的工作要求让很多青年人猝死,除了这些不应该,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自己,多多锻炼身体。
在网上搜了一下因病、猝死的青年演员老师,让我震惊。王洁曦(26岁因白血病去世)、徐婷(26岁因急性淋巴癌、肺部严重感染去世)、姚贝娜(34岁因乳腺癌去世)、乔任梁(28岁因抑郁症去世)、吴丹佳佳(25岁因胃癌去世),还有一些年龄稍微大一些的知名老师如邓丽君、高秀敏、谢晋等也是因各种疾病离世。除了这些明星,高校老师、高校研究生、程序员等也有报到猝死等事情,去世的原因很多跟生活习惯、工作习惯有关系。
工作很重要,尤其对于年轻人,可能那一个晋升机会就在这两天的努力、可能那一笔生意就在这一顿酒、可能这一篇论文的数据必须连续48小时采集完,我真的理解,因为为了及时完成项目我也在办公室熬过几次夜,责任心、内心的焦灼与睡觉不能相提并论。但是,现在的我,一点也不羡慕清华学霸晚上3点睡觉,也不羡慕打卡群里4点就起床,人为了自己和家人,一定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体魄,“不要给别人添麻烦”。
锻炼身体、合理作息真的很重要,否则“明天和猝死不知道谁先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