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
犹太教教义中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10个人,其中1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批判你、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有2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7个人则两者都不是。”这种时候,你是关注讨厌你的那个人呢?还是聚焦于非常喜欢你的那2个人?抑或是关注其他作为大多数的7个人?一般的人会只关注讨厌自己的那个人,徒增烦恼。
幸福是什么?
“幸福即贡献感”。这就是幸福的定义。所有的人都能够获得幸福。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判断你的贡献是否起作用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是你无法干涉的问题。
人们想要喜欢自己,想要感觉自己有价值,就要拥有“我对他人有用”的贡献感。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我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如果能够真正拥有贡献感,那就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
我们要怎样过人生?
首先好好理解”我“,接下来就是”我和你“的人际关系,然后再慢慢扩展到大的共同体。共同体感觉中有幸福。
共同体感觉就是,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这就是自我接纳。我们并不缺乏能力,只是缺乏“勇气”。一切都是“勇气”的问题。
他者信赖:做到了肯定性达观的自我接纳时,还要把对自己的执著变成对他人的关心。对他人寄予无条件的信赖即他者信赖。
他者贡献: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接受了真实的自我——也就是“自我接纳”——才能够不惧背叛地做到“他者信赖”;而且,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我是铄爸,终身学习者,阅读推广人,跑步达人,一月精读一本书,一月跑步150K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