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同为长篇叙事诗,为何《秦妇吟》知名度远低于《长恨歌》?

同为长篇叙事诗,为何《秦妇吟》知名度远低于《长恨歌》?

作者: 梧桐树边羽 | 来源:发表于2020-12-25 00:04 被阅读0次

    人为散佚

    《秦妇吟》是晚唐、前蜀诗人、词人韦庄的早期作品。实际上韦庄写《秦妇吟》的时候已经是四十七岁,年纪已近半百,为什么还说是他早期作品呢?

    因为韦庄这个人的人生起步比较晚,到了六十岁才中了进士,在晚唐朝廷谋得一官半职,当了六年左右的唐臣。光化三年,宦官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唐昭宗,假拟圣旨,立太子李裕为帝。韦庄对唐王朝彻底绝望,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中央,投奔了蜀地非常欣赏他的王建。

    而他的文艺创作也从这一年(900)进入了另一片天地,他放弃了诗的创作,开始了“花间词”的写作。虽然帮助王建立国,贵为丞相,但是在文艺创作中再也找不到一丝论政、讽喻的诗风——他干脆一首诗都不写了,只写莺莺燕燕,风花雪月。

    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政治态度的转变,也导致了他对自己曾经红极一时的《秦妇吟》的态度变化。《秦妇吟》出来之后,因为极其真实地描写了黄巢起义中老百姓的悲惨状况(韦庄880年在长安应试不第,亲身经历了叛军破城),得到了众口传颂,甚至于做成了旗子写上诗句张挂。当时这首诗的热度是超过了《琵琶行》和《长恨歌》的,这是和历史事件契合的文艺创作,有真实性,有艺术创作,有流行基础。

    但是韦庄在《秦妇吟》中不仅指出了叛军的穷凶极恶,同时也冷眼旁观,点出了唐军实际上比叛军更加凶残,包括对各地诸侯的军队,都做出了批判。当时他没有在朝廷任职,屡试不第,又经历了兵乱,所以写下了自己的真实感情反映,但走上仕途之后,就觉得多少有些不妥。因为他自己有了位置和态度,这种全面的、直接的批判无论是对唐廷还是他后来投靠的地方诸侯都是欠妥的,他就学了江淹,自导自演了一出“江郎才尽”的故事。

    韦庄尽可能地销毁了《秦妇吟》,作为前蜀的开国丞相,肯定还是很有影响的,至少不过百年左右,这首1666字的长诗全篇就已经散佚,只留下不同文献里面引用的断章残句。

    我们今天能读到这首长诗,是在敦煌的考古发现,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首作品的影响力,在遥远的西域出口都留下了手抄本。

    这么一首作者都想拼命销毁,并成功让它消失在史册文献中的作品,自然不可能和民间到处流传,不断演绎的皇家爱情故事《长恨歌》、文人萧瑟长诗《琵琶行》去比较影响力。它在历史中走丢了一千年,这一千年,有多少文人为白居易的作品改编、创作、引用,根据时代文化的进步,不断地加强影响。而《秦妇吟》只得片言只字,出现在韦庄“花间词”词人的备注之中,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这是没有办法比的。

    作品内容

    《秦妇吟》记录的是老百姓在战争下的惨烈,虽然真实但并不讨喜。这无论在哪个朝代都一样的。文人的价值观如果不能和统治阶级一致,那么作品的下场是差不多的。但是文人天性就是价值观的另外一头,我们说是代表老百姓也好,心怀天下也好,就拿诗歌来说,最重要的功用就是“讽喻”,一旦诗歌失去了这个功能,陷入小情调的泥沼,也就沦为了没有情怀和价值的消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同为长篇叙事诗,为何《秦妇吟》知名度远低于《长恨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ls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