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变现初期,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些问题:
[if !supportLists]l [endif]读书很慢
[if !supportLists]l [endif]很难提取一本书的关键内容
[if !supportLists]l [endif]无法读透一本书
这些问题,在阅读初期,我都碰到过。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阅读强迫症,例如:
[if !supportLists]l [endif]咬文嚼字:喜欢逐字逐句默读;
[if !supportLists]l [endif]迫不及待:一拿到书本,就迫不及待翻开正文部分,从头开始通篇阅读;
[if !supportLists]l [endif]转身就忘:每读一本书要花费很多时间,半个月、一个月、甚至拖拉得更长;
凡事选对方法,才能事半功倍。阅读也一样,找对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上那些问题和强迫症,通通不是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阅读方法呢?市面上讲阅读与写作方法的书太多了,我也是看了十几本相关方面的书籍之后,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总结出以下两个原则和五个方法。

01 两个原则
[if !supportLists]1. [endif]根据书的种类和阅读的目的,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阅读和做数学题一样,不可能一套公式就可以解答所有类型的题。例如看一本小说,我很喜欢余华的《活着》,我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大概是每隔个两三年我就会重看一遍。
第一次看的时候,因为只看过简介,大致了解整个故事脉络,但是我不了解余华的写作风格,所以本次阅读,除了了解整个故事的梗概、情节之外,我还想了解作者余华的笔锋,叙事的风格,所以我会挑一些重点章节放慢阅读速度,甚至字斟句酌。
第二次阅读的时候,是过了几年,我大概记得整个故事情节,也已经了解余华的写作风格了,所以第二遍阅读的时候,我的目的是想回味整个故事。
重新去感触在二十世纪那段艰难暴力的时期中,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是如何渡过慌乱又艰难的一生,从而引发我对当下生活的一些反思和启发。所以这一次的阅读速度就会比较快,只快速阅读主要章节、各段落首尾。
如果是阅读工具书,根据学习的目的,选出这本书当中的重点章节之后,我就会对这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度阅读,并进行思考、内化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if !supportLists]2. [endif]不要一味地追求阅读速度;
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到: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所以,我认为阅读的目的首先在于理解,如果抛开理解这个目的,一味地追求速度的话,不如不读。
那么具体该用什么样的速度阅读,这个是因人而异的,毕竟每个人的知识储备不一样,对于一个知识点的吸收、理解速度也不一样。
同样一本书,知识储备丰富的人,可能快速阅读一遍就理解了其中要点,而阅读面窄,知识储备不够的人,可能阅读两三遍也无法理解。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一年轻轻松松读好几百本书,而有些人却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读个几百本。
所以,阅读速度的锻炼和提升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02 五个步骤
如果要画一棵参天大树,你会从哪里开始动笔?先画树叶、树根、还是树干?
很明显,肯定是要先画树干,树干画出来了,添上枝桠以后,整棵树的脉络是不是很清晰了?接下来再添上细小的分枝,和稀松有致的树叶,整棵树就算基本完整了。
读书也是,要从整体脉络和框架开始。所以读一本书的步骤应该是:
[if !supportLists]1. [endif]看腰封和推荐语
一本书的腰封和推荐语,相当于“门面”,一般都是经过精心打磨,层层筛选后才定下来的,体现的一定是一本书的关键信息。
[if !supportLists]2. [endif]了解作者、阅读序言
如果是第一次阅读某位作家的书,建议一定要去查阅这位作家的相关介绍,尽可能了解作者的成长背景、个人经历,有助于我们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风格。
序言一般包含作者写本书的背景信息,来龙去脉,同样有助于我们了解这本书的前因后果。其中还会包括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介绍,我们要学会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if !supportLists]3. [endif]阅读目录,标注重点章节
一本书的目录就好比是一棵树的枝桠,枝桠清晰了,一棵树的脉络就很清楚了。同时,通过目录我们也能了解作者写本书时的逻辑结构和整体框架。
前面经过1、2步骤的阅读,我们已经对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个时候,对于这本书的期许,或者说你读这本书的目的,你想通过本书解决什么问题,已经基本有数了。
在阅读目录环节,应根据阅读的目的,识别重点章节,并进行标注。
[if !supportLists]4. [endif]随意翻阅,挑选阅读
了解了一本书的主要信息之后,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正文部分了。这个环节主要是随意翻阅,挑选一些章节、段落进行阅读,目的是了解作者的文风、表达方式,以及了解这本书的难易程度。
[if !supportLists]5. [endif]深度阅读
经过以上步骤之后,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一本书的关键信息。这个时候基本可以判断,这本书值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这就是二八定律,又成为帕累托法则。
阅读也是一样的,每一本书都很厚,我没必要,也没那精力和时间,对想阅读的每一本书都通篇阅读。
阅读的最终目标是快速掌握、提取关键内容。
通过前面的四个步骤,我们已经识别出一本书的重点章节,所以深度阅读环节,就是阅读这些章节的内容。其余部分快速翻阅、扫视即可。
对于重点章节的阅读,二八原则同样适用。并不需要对每个章节和段落都逐字逐句阅读,关键内容、信息的落点都是有规律的,比如每个段落的段首、句末,每个章节的第一和最后一个段落。

所以我们要学会从这些关键段落里面去快速获取关键内容。
掌握了以上两个原则和五个步骤之后,只要刻意练习,不断回顾、总结,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快速阅读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