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洞察人性,与用户建立底层的连接,发现用户真正的精神需求。”
01
—
最近有句非常流行的话:选择大于努力。
这句话里隐含了这样一个前提,就是要有自己的”选择权“。
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那样,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份财富多一分保障,这就是选择权。
如果没有”选择权“,又何来选择呢?
所以,拥有财富也是要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权。
当一个人拥有足够财力时,他就有”权力“去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途径、投资渠道等, 这些选项可以帮助他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物质上的富足最终都是为了要满足精神需求,而精神富足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02
—
大家回忆一下前几个月发生的“进淄赶烤”现象。
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真的只是慕名“赶烤”,来尝尝淄博烧烤究竟是什么滋味。
但慢慢地,话题重心就转移到了“进淄”上:去淄博感受氛围,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精神狂欢。
从底层逻辑来上分析,一样东西能让一个人感兴趣的原因多数时候只有一个:就是这样东西的价值能满足TA的物质或精神需求,对TA产生吸引力。
我想,当下这种能吸引人“进淄”的价值一定不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上,可能更多是在精神层面上。
比如,“宰牛、宰羊、不宰客”的态度;"几十块钱吃到饱"的产品;尊重人性、少走套路,用真心换真心的服务...
03
—
所以,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我更希望我能站到人性的角度去看问题。
不仅需要观察用户,发现痛点,我更需要洞察人性,与用户建立底层连接,发现用户的精神需求。
举个例子来说吧。
我们总是会说“做人要有仪式感”,实际上,这就是一种出自人性本能的精神需求。
因为在我们内心深处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值得尊敬的好形象,让自己在别人面前能够获得认可和尊重。
而“仪式感”则正好可以帮助我们表现出这种形象。也正是这种情感需求,创造出了不一样的商业化服务。
比如,运动APP Keep一直在针对核心用户推出各种专业产品,但都没激起多大的水花。反而只以39块钱的奖牌,轻轻松松收获了5个亿。
这不就是“仪式感”带来的需求吗?
好看不贵,又能发朋友圈,还能证明自己努力健身过。
所以,我在想,我同样需要具备一定的洞察人性的能力,这会让我避免碰到某些问题时,就在“物质需求”层面去直接寻求解决方案,
而是去挖掘问题背后的人性本质,在“精神需求”层面找到根本性的解法。
04
—
最后,总结一下:
人除了物质需求,肯定也有精神需求。
人生的真正回报,是与之相伴的精神成就感:
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充分地体验生活,实现自我。
所以,倘若人有万贯家财,但仍然身不由己,其实也是枉然。
这个逻辑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已经很有钱了,却还要努力工作。
因为,他们明白,人如果不做事,容易胡思乱想,容易颓废,容易丢掉状态,甚至成为物质的奴隶,不能自拔。
保持积极的工作才能避免这些问题,才会持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
这正是我要持续提升的地方:站在人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洞察人性,与用户建立底层的连接,发现用户真正的精神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