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社会开始,为了争夺食物,人类就不得不聚在一起。到了近代社会,土地制度的一次次改革也总是将人圈在某一个地方。而在如今的现代社会,团队合作俨然成为了社会主流认知。所以在人们的头脑里一直都存在着“人就应该生活在群体中”这样的刻板印象。所以生活在群体内的人对生活在群体外的人也总是以自己的视角去理解。有句话说当所有人都不喜欢你时,你就该反省你自己了。但是城墙内的人和城墙外的人本来就是缺乏媒介去沟通的,所以怎么互相理解?
大学时,我很羡慕那些有着较好的交际能力的同学,她们的身边好像从来不缺乏陪伴。但有的人觉得她们是过早的有了社会中的谄媚,在学校关系好没用,社会是讲能力的。有的人觉得他们的交际能力能在以后得生活中大有用处。其实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就是天生适合待在群体中生活,他们乐于维护和完善群体的规则,也享受这种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方式。你对生活微笑,生活必定同样回赠与你。但是可能还有一些同学,他们整天戴着耳机,可能你见到他的时候,他永远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去干所有的事情。生活对他们来说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好。甚至觉得身边多一个人会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一个人自由自在的更爽。但当这两种人碰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去定义谁好谁不好?有些东西就是刻在了你的骨子里啊。
有很多人待在城墙内的人会觉得城墙外的人很奇怪。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不是挺有意思的嘛!为什么老是一个人待着?他们会觉得享受孤独就是城墙外的人给自己找的一个借口。用来掩盖自己一个人过得不好的事实,用来安慰自己的谎言。无法理解“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也不愿去花费精力维护那么多人际关系。一个人的沉默与一群人的欢笑,谁更快乐,怎么判断呢?
朋友a的室友是一个热心肠,朋友则是个冷面人。热心肠总是想拉近和冷面人的距离,于是以为通过不断地互相麻烦的方式,就可以增进友谊。可是冷面人是一个出门前必定会仔细检查物品的人,怎么会麻烦别人呢。于是冷面人多次对热心肠说“我不喜欢麻烦别人。”这句话的潜台词真的就是,你也不要再麻烦我了。热心肠的热情依旧不减,以为终能和冷面人做很好的朋友。而两个本就在不同区域的人又怎么能打开心扉呢?价值观怎么趋同?
一个人不代表过得不好,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抨击我,那我也只好回以微笑。毕竟我也很怕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