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是大村,名字就很霸气—大白塔,父亲小时候,解放前后我们村是逢五排十的大集,那可是方圆几十里都闻名的。我小时候最东头的第一生产队那几十户人家离整个大村子还有一二百米,隔着一大片红荆地、乱坟岗子,被我们戏称小台湾。过去他们也有名字—小仁庄,大概是仁义庄,因为实在太小,所以就叫成了小仁义庄、小仁庄。我小时候人们经常说是小东庄,我三姨家在那边,娘那时经常说,走,我领你去三姨家玩。小东庄上的人们到我们村西边的供销社去买东西,那时还说到街上去,这种语言习惯大概就是过去我们村大集留下的影响。街上应该是那时村中繁华的地方。
听父辈们说,闹日本鬼子的时候,我们村修建了炮楼,有鬼子驻守,那是一个重要的据点。
当年的大集能有多么热闹,那贫穷的年代少吃没穿,方圆几十里的穷苦人们聚拢在一起,省吃俭用,无非是换一点钱,攒一点希望,看一眼热闹,舒一下眉头。
我们村八十年代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做买卖的生意人最多,人们不甘心死守几亩薄田,炸果子的、蒸馒头的、轧挂面的、卖鞋的、修自行车的……最多的就是倒卖粮食的,套上驴啊马啊,赶着小车吆喝着走村串户,买棒子买麦子买棉花,什么赚钱干什么。村里家家都是买卖人,连妇女都跟着齐上阵。也许这是过去村里赶大集的遗风吧,穷苦百姓怎么能安分呢?
据说我们村有大集那会儿有五六家开茶馆的,人们从田地里耕作回来,先花上几分钱卖一壶茶来,坐在院子里喝足了,歇够了,才去干别的事情。我经常想,那时人们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可为什么还要花钱喝茶呢?我们村竟然有好几家茶馆,这真是怪事。
现在喝茶从经济方面说早已不是什么奢侈的事,好多人在家里置办了高档的茶台茶具,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喝茶的平淡从容心境。真正能拥有这种心境,也许永远都是奢侈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