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 ofo 设计团队发布的文章《ofo小黄车是如何打造情感化设计的?》,介绍了 ofo app 的视觉和运营设计思考。作为设计案例来说,质量高、成体系、有不少参考价值。不过发散到内容之外,有些事值得一说。
一
这些设计案例对我来说很陌生,因为从来没下载过 ofo 的 app。
我并不是没用过 ofo,共享单车在国内很普及,但我一直都用支付宝扫码去借车。App 体验很好,动效流畅、视觉精美,这是具体细节的用户体验。而支付宝扫码即用、无须登录,不仅基础功能齐全,甚至免押金,这是大局的用户体验。
不安装 app 对产品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完成了订单就有价值,甚至支付宝扫码让借车变得更容易。尽管支付宝网页里的细节体验远不如 app,动效谈不上,网页就卡卡的,但大局的用户体验让 ofo 的用户量提升了一个量级,这时细节的用户体验却帮不上什么忙。
我没有否认设计价值的意思,产品在不同阶段应该要有不同的专注方向。看案例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分陷入细节的用户体验。
二
ofo 这篇设计思考文章,除了开头几段,其余都是图片。我认为这种形式很差,因为:
1. 图片内的文字完全无法被检索,回溯麻烦;
2. 图片体积大得多,加载慢;
3. 图片中的内容不能随设备不同而调整,如果你在手机上打开那篇文章,就明显能感觉到字号过小、字重太细,阅读起来非常难受。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排版不是更精美吗?我目睹过类似的经历,当时在一家大公司里,大家每结束一个项目都需要写一份总结,在内部公开分享;有次同事以图片混排的形式把总结发出,却要求被打回重做,原因是设计感不够,牵涉团队的门面。
这取决于你真的重视内容,还是更看重形式。
Markdown 这种语法也是这样,虽然小众却经久不衰——它能让你真正专注于内容本身,而不是怎么排版你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