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7086425/cd8f597dc92bc77d.jpg)
文/小米咖啡
旅行途中,总会遇到阅读的人,静静地坐在那儿,手捧一本书。如果有阳光洒在头顶,右前方放着一杯咖啡,这基本上就是定格的美好画面。简单。没有多余。
我也时常期望自己在旅行途中能手执一本书,静心阅读,却从来没有实现过。懒。觉得书太重。行李越少越好。于是,电子阅读成了依赖。
读安妮宝贝的《蔷薇岛屿》。选择这本书,源于关注的公众号的作者提及她的枕边书是庆山的《蔷薇岛屿》。庆山这个名字第一次看到,揣着好奇,搜索了一下。庆山是现在的笔名。安妮宝贝是2014年以前的笔名。
安妮宝贝是我读大学时的畅销书作家。对其作品的评价大抵是文字太“文艺味”,故事太灰颓,被打上了“青春残酷物语”或是“青春鸦片”的标签。那时,定力不够,很容易被作品文字感染情绪,于是选择远离。
《蔷薇岛屿》是作者写给父亲的一本书。书的内容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行走,一部分是爱。
关于父爱。
她和苏,有着各自的故事。在行走的途中,两个女子相遇、离别、重逢。她只是以此为背景,真正要讲述的是自己与父亲的故事。
最初,父亲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形象,她认为从小就没有感受到父爱。
当一次接机,父亲在那里等了近两个小时。那次,她留意到父亲眼睛眼白很浑浊。
有些触动是放在心里的,成人都擅于掩藏。
至父亲病重,回去看他的归途中,想起了父亲对她的细微之处的疼爱。
当父亲去世,遗物中,在一个发黄的牛皮纸大信封,她看到自个儿从婴儿时到长大后,穿过的、用过的、被自己遗忘的东西。一直被父亲全部收藏着。
她和父亲的关系至此彻底和解,终于明了父亲的爱,“他的感情如此深刻和封闭。陷入在对旧事旧物所有的沉浸之中。从不表达。不习惯,也找不到方式。所以不表达。从不表达。”
也许,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父亲对子女的爱。爱得深沉。非常。有时,需要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体悟。
关于行走。
行走在河内,在西贡,在柬埔寨,在香港。记录当地的美食、美景、美人,以及自己当下的感受。
我们为什么对旅行着迷?也许是“你不再带着自己的历史和过往。你可以重新开始。所以,我们会对旅途上瘾”。
“不停地行走。一边走,一边让美和时光从灵魂里刷刷掠过。好像在风里行走。明知一无所获,但心有豪情。”
关于爱情。
爱情,相处的时候,“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的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东西。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
爱情,结束的时候,“所有的记忆。投入深不可测的海洋之中。水覆盖了一切形状,气味,声响,轮廓,温度……时间吞噬了我们。不遗余地。我们感情下落不明。徒劳无功。”
书里鲜明地彰显着安妮宝贝对事情的态度和观点,但有些故事背景又与现有的道德准则冲突着。读完,自问,你会选择这样的生活吗?不会。以前,不会说走就走。现在,更不会。
亲情故事是值得警醒的。我们对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尚且能表达爱,那为什么对有着直接血缘关系的亲人,反而这么吝啬呢?
爱情态度是可以参考的。我们彼此独立却又能互相成长。如果遇见你,我们都变得更好,那就一直相爱下去。如果各自糟糕,分开未必不是最佳的决定。
旅行,行走,不是要看尽风景,不是要吃遍美食,不是要遇见所有人,而是选择自己舒适的方式,走一走,就像在家里待久了,走出家门透透气,清理些许疲惫的状态,生出一些勇气,就地满血复活。
亲情、爱情、友情、事业、生活等等都是一段旅程。也许开心。也许悲伤。也许轻松。也许沉重。也许很长很长,长到一辈子。也许很短很短,连打声招呼都没来得及。
可是,我们依然要一直行走,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一直行走。
![](https://img.haomeiwen.com/i27086425/e7a9c994f440a21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