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文章,有说清明节是嗨的不是哭的,有说清明节也可以祝贺节日快乐。恩,这是与时俱进的好传统啊,这么下去,清明节也可以啪啪啪了,快捷酒店迎来又一轮商鸡。
一、清明本是节气,不是节日
中国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清明是其中之一。二十四节气而成为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
冬至这个节日,内容比较单一,就是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西部地区喝羊汤,总之是因地制宜吃一顿。至于文化内涵,北方以为寒冬临近,吃饺子可以防止冻耳朵。从时令上讲,冬至日是秋冬之际最明显的感官界线。
而清明这个节日,内容就复杂得多,这是因为清明节包容并蓄、融合了好几个节日。清明本不是节日,却包揽了好几个节日的活儿。
那么,清明节是怎么做到的呢?
二、中国传统节日大多与祭祀有关
话说上古先民,对自然界的万物变化摸不着头脑,就深信“万物有灵论”,对不好理解的事情都很敬畏崇拜,其表现就是祭祀。这种祭祀不止是在民间,大多上升到国家行为。
对于农耕民族而言,对自然界的变化更为重视,认为万物生长全在天地的恩赐。同时,由于对生老病死的疑惑和恐惧,对祖先的护佑抱有极大的希望。在他们看来,天地和祖先,是对现世人生具有极大影响的力量。于是对祖先和天地的祭祀,就成为最大的祭祀礼仪。
春天,万物复苏。是不是逝去的先人可以“复苏”呢?这种心理暗示,形成在春季祭祖的习惯。对于种植而言,春季复苏开始生长,秋季收获,都是天地之功,于是春天祭祀天地祈求丰收,秋天祭祀天地表示感恩。因此,形成了春秋两大祭祀活动的惯例,并载入《周礼》。
王族所祭奠的“社稷”,社,就是国土;稷,就是庄稼。所以春秋的祭日也被称为“社日”。这种社祭活动,自上而下,直到民间。具体到家家户户,就没有国土的概念了,于是都演变为祭祖活动了。
这里先按住话头儿,大家只记住春季有祭祀祖先和天地的活动,离形成节日还远。
三,寒食节的演变
寒食节,也和祭祀自然神有关。寒食节祭祀的自然神是什么呢?是火神。
为什么祭祀火神,反而要“灭火”吃冷餐呢?
这是因为,根据万物有灵论,古人看到火苗子扑棱扑棱的,一定是活物。一旦生火,就怕灭掉,古人生火不容易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