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和老家的母亲打电话聊天,聊到了我家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亲戚,母亲告诉我,那个亲戚今年在城里买了房,还买了一辆价值60多万元的车。
听到这个消息时我表示很惊讶,且不说房子,就仅仅那辆车,恐怕很多人这一辈子都买不起。
就拿我的一个朋友来说,全国排名前列的名牌大学毕业,回到熟悉的三线城市,大型国企工作,工资加奖金算下来月入八千左右,在那个城市已经算高收入水平了,然而扣除每月的保险费电费水费燃气费生活费等等,能剩余三千就非常不错了,我忍不住列下这个公式:3000*12*16.7=601200元。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变化(比如工资上涨或增加其他收入来源)按照这个水平,朋友在勤俭节约且没有其他支出的情况下,勤勤恳恳工作16.7年,才能买得起这辆车,人生能有几个16.7年啊?
于是我问母亲,亲戚是怎么赚钱的?母亲说,村里今年修了宽阔的沥青路、建了大型养殖场、还修了桥梁,亲戚注册了建筑公司,承接了部分工程,村里的男女老少每天都去亲戚的工地上干活,村民们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亲戚也因此赚到了钱。
这个真实的案例让我联想到了我曾经读过的一本书《人生护城河》,人生就像一家公司,要实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就要建立核心优势,打造护城河。
截止目前,我想正是由于亲戚和朋友给自己制定了不同的人生商业模式,才会造就不同的结果。
他们的差别不仅体现在表面,比如影响力,财富等。
1.影响力
我想亲戚的举动已经让他在当地产生了个人品牌效应,也就是影响力,以后但凡有类似的业务,大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口口相传,进而促成更多的合作。
2.财富
正如最近很火的那篇文章“月入三千和月入三万的差别”,我想亲戚和朋友的差距,也不会仅仅体现在当前的收入上,前者可以在个人影响力所带来的效应下,实现指数级增长;而朋友呢,也许就是在当前水平附近波动,很难有大的突破,还必须是在不会遭遇突然失业的前提下。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各自“人生商业模式”的差异。
正如罗伯特·清崎的富爸爸系列丛书中关于获取财富的四个象限:
第一种获取财富的方式是E象限:
这个象限的人是雇员,打工的,是为别人工作。而为别人工作的人都是用自己的时间在赚钱,时间有限,所以收入跟前途就一定有限。
第二种获取财富的方式是S象限:
这个象限的人是自雇人士,他们自己干。在这里生意是亲力亲为的!
做就有,不做就没有,还是用时间去赚钱,也许你能赚到一点点钱,但是没有时间自由的。
E和S都是左边象限:
左边象限的特点,都是用时间在赚钱,时间有限,钱就有限,而且赚的都是主动式收入。
第三种获取财富的方式是B象限:
这个象限的人是企业拥有人,在这个象限,拥有一个系统,同时还拥有一个生意。
把生意建立起来之后,系统会帮助你去工作,当你离开生意时,你的生意也能正常运转。
第四种获取财富的方式是I象限:
这个象限的人是投资者。当你有很多资本的时候,你完全可以通过投资去获得利润的,比如你有房产、设备、版权、专利等等,这都属于资产。
B和I都是右边象限:
右边象限的特点是用资产赚钱的,赚的是一种被动式收入,在右边象限,你会有时间自由,你可以实现很多人生的愿望和梦想。
亲戚的人生商业模式正如B象限的人,当他把生意系统建立起来以后,即使他不在现场,村民们也可以把这个系统运转起来。属于花钱买时间的模式,获利的秘密在于“他人的时间和他人的金钱”。
而朋友的人生商业模式正如E象限的人,用一份时间换取一份收入,属于无杠杆卖时间的模式,时间有限,收入自然遭遇天花板。
“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安安稳稳工作一辈子”,这是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和思想灌输,也正是很多年轻人一开始就选择的道路。
如果你正走在这条道路上,那么请审视一下自己,是否面临着以下问题:
1. 看不到财务自由的希望,每天想的最多的是如何挣取更多的工资,没有其他的出路,夸张点说,能看见自己老去的模样。每月最期盼的是发薪日那天,虽然公司可能很出名了,自己工作也够努力了,却依然是月光族,能称为“资产”的也很少。
2. 所有的选择是以“涨工资”为前提条件,无论是内部调整还是出去寻找机会。无论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被迫做出选择。常常感到无力和无奈,想要改变现状,但是却离不开这份薪水,只能麻木自己的内心继续留在原地,理想是什么?好像已经记不清它的模样。
3. 压抑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不是不爱了,而是心有余却力不足,到后来慢慢放弃了兴趣爱好本身。
最后“35岁焦虑”如期而至,职业发展停滞不前,财务状况惨不忍睹。
这条看似光鲜体面的康庄大道,走到后来却拥挤不堪,无比凶险。
我想我那名校毕业的朋友,之所以选择“被雇佣”这种人生商业模式,有家庭因素,毕竟家庭熏陶、耳濡目染比基因的力量还强大;也有个人因素,人生而短视,注重短期回报,喜欢看得见的利益;更有社会因素,毕竟户口、房子、社会保险这些东西就像一个人身上的标签,尚未进入社会的人都知道这些东西的重要性,而“被雇佣‘’,是最简单的获得途径。
而亲戚最初选择的那条缺少标准的道路,其实更加艰难,毕竟前途未知,也没有哪个普通人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甲方爸爸的青睐,在早期甚至付出很多回报极少,内心备受煎熬。但走到后来路却越走越宽,人生的支撑点和链接点也越来越多。
剖析这个案例并不是说,人人都应该放弃做雇员,选择做企业家,毕竟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家依然只有少数人。
但只要能够从内心认识到:“被雇佣”是一条越走越难、越走越窄、越走竞争对手越多、越走风险和收益越不成正比的道路,那么内心深处和行动都会发生转变,即使表面上还是做雇员,但是在工作中会更加追求成为一个合作者,心态会越来越积极,越来越从容。
而当你在完成了雇员的工作,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和现金流之后,可以再选择另外一种商业模式,正如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语,“8小时内求生存,8小时外谋发展”,它并不是一句笑话,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日新月异,慢一步就可能被淘汰。如果能够顺应趋势,抓住时代的红利,那么改变命运也将是一件可期的事情。
唯有优化自己,与时俱进,有着长远的认知和格局,有着足够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或许,这样的你,才不会被这个残酷的时代,无情的抛弃,最后连一声再见也不跟你说。
别以为,躲在看似平静的格子间,日复一日地做着重复的工作,是在成长,那只是变老。
最后,愿大家早日觉醒!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