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学习的底层逻辑-----记学习冯春柳老师的《学习的三条核心原则》
出于对“前概念”“迁移”“元认知策略”等概念的好奇,上半年就入手了《认识如何学习的》这本书。在初略翻看一遍后,对以上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后来知道这是一本难度很高的专业书,这次预习时,发现对书中的很多概念处于“知道”而不是“理解”的状态,可见当时阅读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昨晚,冯春柳老师带着我们开始学习“学习的三条核心原则”,把对“学习”的学习引向了深入,收获很大。
一、冯老师的授课框架。
1、什么是学习?学习是通过阅读、听课、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人为什么要学习?对个人,学习可以增智,可以解惑,可以辩是非。学习是我们探索世界的钥匙,是一种发现,为我们扩大了精神空间和容积。学习是座灯塔,在我们处于困惑、痛苦、选择时,帮助我们认清问题,启迪智慧,接受新知,修正错误,找到答案。学习是一面镜子,在学习中,不断的认清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对国家,同样重要,学习强国。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管理学大师诺尔迪奇,把学习分为三个等级,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我们需要不断从舒适区走向学习区,把学习区转变为舒适区,把恐慌区变成学习区。
3、影响学习的因素?哪些因素影响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大致有五个因素:情绪状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自我管理。特别在思维方式上,要构建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向成长型思维靠拢。特别警惕行为主义的形式训练。
4、人是如何学习的?学习的三条核心原则,第一条侧重前概念,第二天侧重概念框架,第三条侧重元认知。
二、冯老师的授课,逻辑清晰,背景知识广阔,不断引导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1、在第一遍阅读这本书后,知道了里面一些核心概念,但是知道不等于理解。对其中一些概念处于理解模糊的状态,好像能知道,担忧表述不清楚。如“前概念”。
如何理解前概念?在授课后,郝院长和冯老师又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了进一步解释。前概念是个体在学习时,对该事物的原有认知。
郝院长说,前概念,是偏见(不是无知),有许多是日常概念。前概念对应有后概念。
冯老师说,前概念是指用来解释概念的概念。一个概念建立在一个概念之上,那么被概念建立在它上面的是前概念。
在授课时介绍到,维果茨基把前概念分为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说明前概念中有很多日常概念,是对事物不完整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有一部分是正确的科学概念。前概念也不一定全部都是不对的。
2、对教学中日常困惑的深入理解。
马虎现象如何形成?马虎在学生学习中非常普遍,通常用粗心、不小心等原因来解释。但是这样的解释,很难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冯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给出解释,其真正的一个原因是表征除了问题。是一位学生能异中见同,但是缺乏同中见异的能力。“表征”也是一个专业概念,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理解。
为什么机械记忆知识不好?从心理学上理解,机械记忆是形式训练,是行为主义的表现,是官能心理学的应用。但是应该警惕行为主义,因为它表面上看似有效,但是它只关注儿童的当下,而不是未来。
对这些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能够看到问题呈现的内在逻辑,从而能更好认清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对上面心理学知识和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3、每次上课,都非常羡慕讲师广阔的背景知识。讲师总能把问题看的清晰透彻,对同一问题能找到不同理论作为支撑。所以每次都非常关注,讲师们分享的对该知识的相关书籍,便于我们开阔视野进一步了解学习。这次冯老师介绍了,黑岩佐治的《全世界都想上的课》,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学习之道》,《刻意练习》,《学习的科学》,《认识天性》等专业书。收到好的书单,在学习之余慢慢看。
通过对学习的专业学习,找到学习的底层逻辑,帮助我们学习,也帮助学生学习。冯老师也说了,要想读懂弄通,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