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日本,有个词叫「お一人様」。
比如当你去餐厅用餐,服务员问你:「先生(小姐),一共几位?」
你回答:「一位。」
一个人用餐,或者一个人享用某些可以多人共享的东西,都叫「お一人様」。
去年年底,上海某个商场也有日式独食烤肉店开幕,吸引不少倾向独食的人前往。
我说「倾向」,而不是「喜欢」。
因为并不是每个独食的人,都是因为喜欢独食。有些人独食,只是不喜欢有负担的关系。
有些人不知道该怎么交际,感觉跟人吃饭有压力。
尽管一个人用餐有点寂寞,但寂寞总比「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的紧张和懊恼,更让人容易接受。
2.
独食餐厅,只是一种现象,现象背后反应了社会强有力的一股浪潮。
这股浪潮以少子化和结婚、离婚比的数字,反应了人们对关系的感受和想法。
「没有负担」的人生观,已经广为年轻世代接受。
这个社会有太多人在定义成功与失败。
每个人都可以定义,但没有谁有权力要求别人遵守自己的定义。
咨询中有个概念叫「投射」,指的就是一个人误将自己的感受,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比如有的父母自己觉得一个人到了三十岁,没结婚、没孩子很糟糕,是件丢脸的事。于是他把自己内心这种丢脸的羞耻感,转移到孩子身上,实际上孩子可能根本无所谓,并不以此为耻。
可是父母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内心的羞耻感,于是就试着改变孩子,逼迫孩子相亲,把他们推向婚姻。
在这样的情况下,真正需要反思的是父母,因为内心焦虑不安的是父母。
孩子只要自己心底没有不安,真正接纳自己的生活方式,那么他为什么要改变自己?
孩子生来就不是为了满足父母,更何况任何人心中过不去的坎,在别人身上找解药,处理的还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内心的问题。
3.
这个年头,谈独身是不是成功,不结婚是不是失败,都有点不合时宜了。
重点是,我们是否知道自己在对抗什么?是否知道怎么让自己得到真正的快乐?
台湾作家卢素梅有句话我很喜欢:「家的形状,一个人也是家。」
如果你喜欢有人陪你过情人节,喜欢惊喜和礼物,你是对的。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静静过节,喜欢恬淡和朴实,你也是对的。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成功和失败。然而,过往似乎有股风气,告诉我们人生只有一条路,你不这样就是失败,你就完蛋了!
这才是我们想要决定要不要独自一人,要不要谈恋爱和结婚的关键。
我们要先放下那些制约我们的「胜利法则」和教条,去问我们自己到底过什么样的日子,我们才会快乐。
电影《单身指南》谈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女主在和大学男友分手后,接连不断的交了好几个男朋友,这些男朋友各有各的优缺点,而每次女主都在恋爱中费尽心思,为他们情绪起伏。
最后女主想通了,她发现自己多年来一直在犯同一个错误。她不断谈恋爱,因为她没有办法接受一个人的孤独。
可是她最需要的,就是让自己一个人。
有很多人生课题,只有当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才有时间好好去思考,好好去实践。
更何况,一个人原本就是我们熟悉的状态,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结局。
我们生来是一个人,我们走时是一个人。
开始一段姻缘前是一个人,结束一段关系后是一个人。
当我们谈了恋爱、结了婚、有了孩子……身边有好多人围绕,却依旧感到孤独,我们也是一个人。
拿捏好人际界线,把握自己热情之所在。
一个人不是不幸,不过是一种寻常的状态。
4.
在你心中,有多少负担压得你喘不过气?
又有多少相应而来的内疚、挣扎与痛苦?
于是你只想解脱,无心遐想美好的未来。
我们需要的是平静吗?
也许不是。
强求平静,等同要一个人为了让自己静下来,就给自己打镇定剂。
表面上,这是在帮助自己;实际上,他在毒害自己,让自己逐渐成瘾。
成瘾,是一种把自己推向孤立无援的陷阱。
那我们该怎么办?
存在心理治疗创始人罗洛‧梅(Rollo May)曾说:
「宁愿忍受混乱,面对复杂与困惑,而不是没来由的选择有序和平静。」
混乱、复杂与困惑是人之常情,不处理而谋求各种平静的手段,只会让我们获得表面的平静。但我们内心还是依旧为此动荡不安、痛苦难耐。
就像一位发烧的病人,不断打退烧药,却不去追查发烧的病因,加以医治。
这也是为什么仅仅依靠冥想、打坐之类的方法,有些人在实践中很平静,一旦停止冥想和打坐,内心的焦虑、愤怒等情绪又会涌现上来。
从存在心理治疗的角度,强求平静注定无法获得真正的平静。
那些被某些人视为缺点的情绪,实际上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当我们想要争取想要的东西,当我们试图实现我们的欲望,背后都需要这些情绪的推力。
当我们还未真正觉察完整的自己,我们就听信他人的吩咐,以无欲无求为人生境界。这种追求是盲目的,容易把我们推进一个死胡同。因为当我们面对自己的欲望和情绪,我们忍不住自我疚责起来,羞于见人。
佛陀悟道前,七情六欲都来到他的身边,他是消极抵抗?还是通过包容真我、接纳人性,方使自己大彻大悟呢?
如果佛陀认为自己是超越的存在,他如何悟道?又如何能帮助众生解脱呢?
众生平等,佛陀也是众生。
学习理论,是让我们面对太阳,沐浴阳光。看见我们身后的阴影,则能使我们不忘初心,回顾我们的记忆,连结被我们有意无意抛去的过往,用整全的视野看待自卑与脆弱。
5.
正是近几年的咨询体验,有太多抱持负担与苦痛的「一个人」走进咨询室。让我有感于,过去受的教育:「太少教我们如何一个人活,反而总是教我们如何为别人活。」
这能使我萌生一个念头:「我要设立一个团体,一个帮助人们学习『一个人过好』,也能『过好一个人』的成长团体。」
让想要享受一个人的人,知道如何分辨喜欢和需要,更准确定位自我成就的道路。
让因为畏惧关系而独自生活的人,重新找到连结的勇气和方式。
让已经在关系中,却感到孤单的人,看见自己在关系中的盲点,进而调适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关系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