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每天看一两集《三十而已》,很感谢今年夏天可以和这部剧相遇。其实从二十四五岁左右,我就开始对未来十年的生活充满了未知与恐惧,因为知道作为一个女生,在未来的十年内,我可以规划,努力取完成自己在学业上的最高追求,可是关于成家与立业这两件事情自己心里一点谱也没有。《三十而已》这部剧给了我很多的视角,去看看三十岁的女人们是怎么选择,家庭,工作,还有爱。很多人跟我说,在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可是这些”什么年龄“及”什么事情“究竟是谁规定的呢?做了你就可以开心幸福了吗?我并不肯定,在二十多岁的中期,我一直都在寻找身边及屏幕上三四十岁的女性榜样们,我想看看她们的幸福人生是什么样子的,我依旧彷徨与无知着。我恐慌的是,那些未知的事情,那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事情发生时,应该怎样面对,做怎样的选择才不会后悔。对,学校教育带来的是一系列的固化思维,追求标准答案,追求完美,追求高分,追求让判卷人满意。那究竟害怕恐慌的事情有什么呢?比如说,怎么选择伴侣,就像现在困在北美,身边的小伙伴几乎十个手指都数不够;又怎么确定能遇到合适的那个人,更何况结婚生子呢?又比如说,如今的情况类似于金融危机,应该怎么选择未来的职业呢?、
26岁生日时在飞机上选择了现在的工作,在高校做一个研究员。没有想到指导教授的期望很高,直接希望我能独立完成课题,基本不给予指导,只要好结果。面对陌生的项目,没有背景介绍,自己这一年的摸爬滚打,再过三周就要结束了,把研究出来的东西传给下一个接班人,这段不太顺利的博后生涯就要画上句号了。可是,它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呢?在人生的这个节点上,我还无法作出回答。我知道,这一年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了很多陌生的环境,及事情。比如说,撒谎的室友,偷偷养了中型宠物,昼夜颠倒的生活作息,工作日开派对,放很大声的音乐,只因为她这一年辍学没有工作;比如说上班途中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车祸,一个人学着联系警察,保险公司,拖车公司,处理后续事情,及老板要的每周工作汇报,在陌生的城市约医生查看自己的伤情,做复健,然后开始走路上班的生活。《三十而已》中于伯伯说,”每一个漂泊的人在离开时就选择了自己撑起自己家,如果连这点都还没想好,那么还不如趁早断了这个念头。“ 我想,自己在这一年中确实有过想放弃的念头,但是经过了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坚持下来,是因为什么呢?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是一个想半途而废的人,自己从小到大好像决定的事情,还没有半途而废不干了的。另一部分原因,虽然项目很难,但是一直都有新进展,不管我自己看到的进展老板那边怎么评价,我自己都是在认认真真地开垦这片土地,我无怨无悔。可是呢,26岁这一年,我觉得自己过的很痛。痛到有时候,现在的自己依旧无法细细回顾这一年发生的每一件不愉快或是不满意的事情,更不用说复盘了。现在的自己只希望能平平安安地过完2020年,然后做2020年的复盘吧。
好像真的是越长大越不勇敢,还是越理性呢?做什么决定都不能那么爽快,都要想一想,是不是合理合适,想想最坏的结局,自己是否能接受,自己是否能承担地起这份责任。以前以为30岁之前就是试错的时间,毕竟还有借口及太平洋的距离去搪塞父母的催婚之类的要求。希望27岁的自己,能够勇敢一点,多总结经验,早日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如果可以不那么看重结果,会不会就没有那么心累了。
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