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我们人类交流活动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工具。我们每天不知道自己要说多少话,大家都想自己出口成章,善于表达且诙谐幽默,认为只有充满智慧才能做到如此,却忽略了沉默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言多必失、过犹不及就是在提醒大家凡事都有边界,过于追求可能会适得其反。在说话这件事情上尤为突出。
我们好像一直在讨论“说话”,但真的仅仅只是“说话”吗?回到生活中,道理同样简单,干吗你一定要是主角呢?为什么你就敢保证自己绝对正确?怎么就一定得是你掌控全局?所有人都必须围绕你的问题和答案吗?当然不是。
我们总想成为焦点,尤其在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我们肆意的表达着自己的看法,感受,想让周围的人都能听到你的声音,却忘了这个世界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走出来,会发现富,多彩的世界。
中国人爱讲“听话”,就是你需要先学会给自己的声音静音,先听别人在说什么,只有听懂了别人,你才能把自己的话说明白。你才知道,对方的信息是否被有效接收,自己的信息是否有效传达。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学会听,让自己听清楚,听明白,就一定要先安静下来。可我们已经太习惯于急着表达自己的观点了,忘记了要安静听这个前提了。即使有时候我们看似在听,也没有认真听对方在说什么,而是在思考接下来,我,要说什么,要怎么说。这时候我们根本没有听清楚,听明白对方说了什么,就已经安奈不住开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了,最后就会产生争执,发生争吵。发现了问题的根源,我们就可以找到方法来改善,进而修正自己的问题。
一、保持安静。这里的保持安静就是时刻提醒自己在对方进行表达的时候管住自己的嘴,不论内容是不是你可以接受的,先让对方把话说完。
当然,这里会有人提出异议,对方滔滔不绝也要让他说完吗?这是另一个问题,只有在学会听之后,可以准确的进行梳理和判断的时候,我们才能及时又不失礼貌的叫停这种滔滔不绝。
二、认真倾听。我们要认真听对方表达的内容,这里的听是动作,更是过程。在听的过程中进行整理,分析,理清思路,找到对方说的重点,明确自己要如何应对。
我实在是听不进去,做做样子吧,人在神游虚空,这样对方会感觉到,我们也抓不到对方表达的核心,就是反驳我们都不知道如何进行,一味的全盘否定,注定会以争吵落幕。
三、应对决策。我们让自己的安静的,认真的听了对方的表达,整理出对方的表达意图后,我们就要做出判断,需要自己引导让对方进一步的表述,还是你总结下对方的观点来确认自己的理解有没有偏差,再或者这次对话你只需要做个倾听者就好了等等。
这样的判断我们通常无法理解,对话对话,不是相互的吗?是相互的,可这种相互从来没有明确规定一定是都说,一个人说,一个人听也是一种相互呀。通过倾听,理解了这次对话的重点,可以让对话的过程更平和,气氛更友善,结果更尽如人意。不会再出现因为没有听清楚,听明白而产生的各种乌龙和争执了。
我们有句俗语说的好“会说的不如会听的。”在对话的世界里,说的那个人会受到大家更多的关注,却总是忽略那个一直保持沉默的倾听者。沉默不是只闭嘴不说,而是接受信息,整理和思考的过程。可以说这个过程比说的过程还要耗费精力,没有足够的智慧又如何可以让自己在纷繁的信息世界里闯荡?
大多时候保持沉默会被认为是一种躲避或某种心情的表现形式。大家并没有意识到沉默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更没有意识到如何来保持沉默。对话的世界里,需要我们正确的来认识沉默。沉默是一种状态,更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拆书帮三级拆书家--晓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