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神所往而不逾矩

随神所往而不逾矩

作者: luozi | 来源:发表于2017-10-06 09:23 被阅读0次

成语中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之说,坊间俗语里亦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谓,二者语意虽不尽相同,但其就里却都是在演绎成事与否不完全取决于刻意谋划的道理,同时亦表达出人类对命运关涉天意的一丝无奈。

“谋、成”之句出自«三国演义»,我虽孤陋寡闻,但关其渊源之异议向少闻之;而次句俗语之由来,则因«增广贤文»在被传播甚广之故,多被认定为是来自百姓俗话中的“有意栽花花不放,无意插柳柳成荫”一句。这种说法虽不为错,但用其定性源头却是有误的。起码我就记得,元曲«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的第二折中,便曾有过“蓄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的名段,印象颇是深刻。而推究年代,这元代的关汉卿,自然是要比那清代的周希陶、明代的罗贯中都是早了许多的。

有心栽花花不开,缘于刻意造作,并多以之为私;无心插柳却得绿茵庇人,则在自然随缘,并多以之为公。抛却公私得天与否之讨论,导得二者结果迥异之根源,说是因那“有、无”一字所别之缘故,倒也不能说是全无道理。此“有无”,毕竟非寻常意义之“有无”,其演绎者,为禅心、道论之“有无”。有,乃超乎自然之强求;无,是随缘自在之际遇;合禅空,应道冲,彰显无余。但私以为,即便证道如此,也仍不究竟。下面,不妨让我带着大家,在层叠渐进、剥皮去骨、分享、巩固、传承国学渊源的同时,亦去探究一下这“有心、无心”与成事与否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

唐代以前,中华哲学体系的主构架原为道、墨、儒三足鼎立,但一因佛教传入中土后因六祖而宏起,二因墨家之“兼爱、非攻”虽亦有擅场,但毕竟其结党崇武之行妨碍了统治者专政之需要,为历代君王所忌,遂逐渐演变为道、释、儒的新三足。儒家重入世,因其思想规范与统治者治国治民利益相同相通之故,被广泛普及并证以为宗。然其思想虽统治传承千载有余,但毕竟颇多政治色彩而又与自然宇宙之理相悖,遂不在我等今日讨论之列。释家重出世,并因禅宗将佛家思想与中国古老道家哲学契合默契之由,遂得以广结善缘。前曾有及,五祖首徒神秀创立北宗,起于江陵而后固于长安;得弘忍衣钵传承之六祖慧能创建南宗,起于法性而后固于曹溪;禅宗遂有了南顿北渐之思想与派别之分,而南禅又多是占据宗主地位的。有别与北,南禅诱导禅者修行的实践方法和思想理念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即“于诸境上心不染”,即知一切法而不执着,又绝非草木般无情无识,即“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无相,即“于相而离相”,以把握诸法之体性,观事物本质,不为外在明相所惑,明其内理,则无相与实相再无差异;无住,则是“于诸法上念念不住”,法相为有,法性为空,超越两边,不落空有,不执有、不执空、不执我、不执法,不以世间明相析佛法,是为本,是为无所束缚。而三法归一处,都是在这个“无”字。道家则更是特点鲜明,即可出世、又可入世,可入可出、不入不出,既是朴素的客观自然主义哲学、又是为人处世立业大统之法。与“有无”相关之论,有“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有无有有、无有无无。以上之禅、道引论,诸君自解自悟,结合我们在金融领域中进行的的投资投机,其振聋发聩处星星点点,文字苍白而不能形容其万一,吾悟虽多,却不敢为之做解。

言归正传,我们回到文首转引的这两个句子。一成语、一俗句,看似同理,但其内里的思想境界却是大大有别的。于是,该成成语的成了成语,能做俗句的也只能作为俗句。

前文说到,坊间俗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演绎成事与否不完全取决于刻意谋划的同时,也表达出一丝人类对命运关涉天意的无奈。这就是俗语的下乘之处。殊不知,这“有心栽花花不开”毕竟只是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小概率事件,没有普遍意义。因为,从事实例证的角度来讲,毕竟还是有心栽花花可成的概率是居大的。当然,前提是在做“栽花”的事情,而不是实为燕雀、心似鸿鹄的好高骛远。“无心插柳”亦然。如此,我们要探究的成败结果,在这种“栽花”、“插柳”之事中,仿佛是“有心”比“无心”更胜一筹了?也不尽然。如果用更准确的词句去描述,应该这样说:对于大众、普通、对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不高的“花”与“柳”来说,“有心”的结果会更好一些;而对于非大众、非普通、对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很高的“奇花、异柳”来说,就不在此结果归类的范畴之内了。此时的结果,应是合了那句我谬断为中乘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此“成事在天”,已不再是俗语句后无奈的叹息,而是多了一层看透人生的感悟。大事成败关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结果好坏只有概率而没有绝对。易经中的“时有否泰,用有行藏”演绎的是这个道理,混沌理论中的“异果同因,异因同果”讲的亦是如此。我辈行事,如能用“尽人力而后听天命”之“有无”相间的态度去继续,有的是不懈的行动和执行,无的是对结果的执着和执著,始于行而不畏果,意识上已更进一层了。那何为上乘呢?我不敢谬断,只能将我在一生从事之投资投机的借假修真中得出的些许感悟,以供诸君参考。

曾有香港基金业的同行谬赞我的投资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惶惶然而不敢受之余,却也引发久久不能提升之道体感悟。有如“元婴”所说之“心是愿望,神是境界”,我们面对的全球金融市场,有如浩瀚宇宙,我等一粟苍生安敢随心所欲?私意不如小动二字更加确切,即“随神所往而不逾矩”。其实,如能做到“随神所往”,这“不逾矩”三字虽字字千金,却已早在髓中。看来,我也是俗人一个,喜欢做些头上加头的蠢事。在股票、外汇、期货等金融市场的实证投资投机当中,在开仓买入或开仓卖出之前,99%部分投资者的心绪都是集中在对未来收益中的憧憬计算中的,这就是常人“心”之所欲、所愿的具现。而我们这些市场中的异类则是不然:开仓前后,评估、确定、执行的永远只有风险二字。昨天、今天、明天,我们关注的唯有对风险的评估、控制、和承担,即“不逾矩”;而“神之所往”,则是在经验、统计、系统给出的位置、损益、时点、概率判断之余,同样还是与对应风险所做的风控流程和资金管理手段居首。没有人可以确定明天一定会发生什么,所以没有人可以将盈利和盈利的目标固化,我们控制不了利润就如我们控制不了明天一样,我们唯一能控制和固化的,只有我们可以承受的风险,以及我们对应的进出增减。利润的大小和出局的位置,市场会在之后清楚的告诉你,我们需要做的,唯动而辄随四字而已。所以,专业的投资管理有别于大众业余的第一个标识就是:专业者以风险控制为第一要务,而业余者则心中无处不是盈利预期。三丰真人说:顺则凡,逆则仙。于我等金融投资投机而言,同样是禅言棒喝。顺逆者,不是行情,而是羊群大众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只有你的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你的行为方式才会与大众迥异,你的投资结果方可鹤立其中。

«坛经»中有段公案:说卧轮禅师做了一首偈子,曰:“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流传开来以后,霎时间引得周边僧众视之如神品,视其为神僧。当学僧拿此偈向六祖求证时,六祖道:“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束缚。”并旋即以一偈作答,曰:“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铿锵在耳,绕梁三日!

三历搁笔于20090907

相关文章

  • 随神所往而不逾矩

    成语中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之说,坊间俗语里亦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谓,二者语意虽不尽相同,但其...

  • 2019-11-12|随神所往而不逾矩

    曾有香港基金业的同行谬赞我的投资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惶惶然而不敢受之余,却也引发久久不能提升之道体感悟。有如...

  • 自我管理的反思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上学的时候读到这句话,我对于所心所欲不逾矩...

  • 一日一书

    不求闻达于诸侯, 但求随性不逾矩。

  • 随心而不逾矩

    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禁放令解除,今年又得了一个爆竹声声...

  • 不逾矩

    下午写了一篇小作文,按照之前的逻辑来说,作文应该先有一个主题,而后才有内容,但今天却非如此,在写作时候完全按照的是...

  • 不逾矩

    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巳,公元前二零八年) 陈王故涓人将军吕臣为苍头军,起新阳,攻陈,下之,杀庄贾,复以陈为楚。葬陈王...

  • 不逾矩

    蝼蚁也有蝼蚁的尊严,和应有的尊重。 过度洪水猛兽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危急时刻可以得到自保。生存指南永远是生存指...

  • 不要不懂瞎厉害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这里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矩 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神所往而不逾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sl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