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茶馆》 有感

作者: 雨荷_ff39 | 来源:发表于2022-12-27 22:37 被阅读0次

    读 《茶馆》 有感

      一个茶馆历经三代光阴, 一碗浓茶 浓缩时代风云, 五十年人物经历, 半世纪岁月沧桑, 今天我读完了老舍的经典之作 《茶馆》

      清朝灭亡前, 戊戌变法失败后, 在每座城市都有茶馆, 裕泰茶馆, 就是其中之一, 它位于北京, 掌柜的王利发还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的小伙子, 她笑盈盈的招揽着客人。

      来这里的客人, 有贵族, 也有穷人, 有善人, 也有恶人, 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网茶馆里一坐, 

    喝一碗浓茶, 吃碗烂汤面, 就知天下事, 一座茶馆, 就是一个小社会。

      其中这一幕里, 让我记忆较深的一件事就是, 一个乡下老头, 将自己的女儿通过人贩子卖给了一个太监, 人贩子要了二百两银子, 却只给了她十两, 那个可怜的姑娘就这样被卖了。

      当然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卖掉, 卖孩子也是为了让他们吃上一口饭, 那女孩子不从, 可也无奈, 看到那里时, 我心疼不已, 但没办法, 这也揭露了当时那个社会, 肯定不只是她卖孩子, 这样的人家在那时候还有很多。

      让我记忆较深的人, 还有两个, 一个是常四爷, 善良, 正义, 秦二爷, 想把自己的产业都卖掉, 盖一座工厂, 实业救国, 心怀人民, 热爱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 第二幕开始, 时间来到了清朝灭亡后, 向裕泰这样的茶馆, 已经没了, 烂汤面也成了过去的东西, 而王掌柜的生意还在, 她把茶馆改为了公寓,  前面喝点茶, 后面住学生, 有张纸条写着莫谈国事, 因此他的生意依然红火。

      清朝被灭, 皇上没了, 太监自然也没了, , 当初被卖掉的那个姑娘又找到了茶馆, 并投奔了他, 还带了一个孩子, 其中王掌柜的还收留了, 从前讨饭的一个女人和孩子。

      由于抗日战争, 人们的生活还是动荡不安, 过的提心吊胆, 少吃没穿。这些人们都盼望这苦日子赶紧结束。

    终于抗日战争结束, 剧本来到了第三幕, 茶馆再次改良了, 变成了听评书的地方,  莫谈国事的纸条更多了。

      这时的王掌柜已是风烛残年了。

      生意不在红火, 似乎人们的生活还不如从前, 想吃一碗热汤面都很难。

      然这样贫苦但平静的日子, 也没能货几天, 学校发生了暴动, 茶馆里的人们开始一个个走了, 国民党在抓共产党。

      当我看到在茶馆里住着的人, 走的时候, 互相告别的场景, 心酸不已, 尤其是最后老掌柜的和小花 母女告别的场景。

      最后只剩下了掌柜的一个人, 但坏人还是不放过他, 不放过他的茶馆, 要用来做洋人的歌舞厅, 还是好心的女招待小丁宝儿告诉了她让他想办法。

      虽然丁宝儿是女招待, 但心里并不坏, 只是没有办法, 都是为了吃饭啊。这让我想起了老舍的另一部作品 《月牙》, 他笔下的韩月蓉, 和这不句里的丁宝儿都是那时候的缩影, 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人。

      也许最值得高兴的是在最终王掌柜的又见到了年轻时的两个老友, 常四爷和秦二爷。

      秦二爷的工厂被拆了, 四十年的半辈子的心血都毁了,  常四爷落到了卖花生的地步。三位老友, 三个老人回忆往事开始长谈, 说到了很多, 最后拿起纸钱, 给自己边喊边撒。

      看到这一幕感到好凄凉, 是的, 他们爱国谁爱他们啊?

      常四爷一生正直, 秦二爷一生爱国, 王掌柜的, 是一个顺民, 只想过  吃饱穿暖, 平静的生活, 虽然有些自私, 但心眼儿不坏。

      茶馆里的人物就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缩影, 茶馆就是那个社会的缩影, 老掌柜的上吊了, 茶馆结束了, 可是这只是其中一角, 在那时, 还有多少这样的悲剧在上演啊!

      让我们珍惜生在新时代的幸福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茶馆》 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ua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