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813506/6571b3800fee92e4.jpg)
诗歌的技巧是最复杂的事情了,但是,总体上来说,诗歌和其他文体的写作基本都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
1,意识流阶段,也就是纯意识的流动性创作,脑子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种没有章程的写法。
2,运用各种技巧,提纲契领阶段,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的意图、构思和立意去选择自己适合的写法去创作,一般搞写作的人可以从当中看出其写作的意图,和明确的主线,以及准确的立意,是一种循规蹈矩的类似在道路上面看着路标前行的创作阶段。
3,无我的阶段,也就是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的技巧,可以不用提纲已经可以进行创作,类似技巧跟着你在走的阶段,类似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阶段性创作,已经把各种的技巧融会贯通,不需要再去找什么技巧,技巧自然不自然的就流露出来的阶段。但是,无论哪个阶段都离不开技巧这两个字。但是,诗歌的技巧比起其他的文体的创作的技巧要相对复杂一点,不过,与其他文体的技巧也有相通之处。
诗歌的技巧之一:丰富的想像力
想像力在诗歌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句话说:“ 你没有丰富的想像力可以成为好的小说家,哲理学家,或者政治学家,但是绝不可能成为好的诗人 。” 这句话很正确。
但是,还有一句话说:“ 诗歌来自胡说 ”,当然,诗歌不是在胡说。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诗歌的创作的形象性,与诗歌的创作的想像力的体现。
丰富的想像力是诗歌创作者所必须的不能摒弃的技巧之一,是有重要作用的。例如下面一首诗: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的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千万呵,不要恐惧
诗歌本身并没有什么,但在运用了想像之后,给人的感觉很好。“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此句巧妙运用了想像,’寂寞‘ 和 “蛇” 是相通的,蛇的习性是喜欢黑暗和潮湿的地方,索群独居,的确很像 “寂寞”,这就是想像。想像要合理。你不能这样说“我的寂寞是一头羊“,本身羊的习性不是独居,而是喜欢群居,所以,用在这里很不合理。
诗歌的技巧之二:通感,幻觉,蒙太奇
所谓通感就是感觉上的挪移和假借,也就是人的感觉的转换。把视觉转换为听觉,把嗅觉转换为触觉,也就是通感。当然,感觉是可以随意转换的,但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合理性。
幻觉是直觉的改变和错乱,是有意借助真相的错乱的外在形式以达到其艺术创造的手段。也就是借助直觉的错乱来达到诗歌创作的目的的手段。
蒙太奇就是形象上的跳跃和超时空画面的组合,也就是空间和时间,以及感觉和形象上的跳跃。
例如下面一首诗,湘客的,《小名》
在乡下
随便出去走走
都能遇到一些小名
小名是种很普遍的鸟儿
特别是在黄昏
小名飞的满山遍岭
我的小名与石子有关
石子在乡下躺了千万年
而我却远离了乡村
小名被山弯弯拦过
飞不过山门
在城市
听惯了钢筋和水泥的声音
偶尔回乡
最先迎来总是小名
它从亲人的笑容里飞出
乘着乡音
翅膀上悬着我永远的童年
诗歌本身运用的多种技巧,这里主要讲通感·幻觉·蒙太奇,”小名是种很普遍的鸟儿‘ 这一句就是用了通感,小名是不可见的东西,在这里却成为鸟儿,明显的是把小名视觉化,把听觉转换成了视觉。
诗歌技巧之三:我的退出
所谓我的退出就是作者的退出和主题的退出或者隐蔽。也就是诗歌里面明明有作者在,却不再出现作者的身影。我们看不见作者,却仍旧有作者在。也就是 “我思,故我在” 的体现。例如下面一首诗匡国泰的《一日》组诗里的《未时:老鹰叼小鸡》
“老鹰叼小鸡罗!”
小树一片惊慌,
许多脚跳起,又落下。
“慌什么?”
村前的古樟树咕哝着脱了袜子,
把世世代代的根,
伸到溪涧里濯洗。
在这首诗里,没有作者出现,但是,我们却明明知道作者就在旁边。
诗歌技巧之四:情节的加盟
所谓情节的加盟就是在诗歌里加入情节,也就是象小说的情节。但是,诗歌的情节不是完整的,诗歌的情节只是一个片断,或者一个场景而已。
诗歌最忌讳加入完整的一个故事情节,这样容易造成诗歌的拖沓的感觉,容易造成拖泥带水。例如下面一首诗,西川的《起风》
起风以前树林一片寂静
起风以前阳光和云彩
容易被忽略仿佛他们没有
存在的必要
起风以前穿过森林的人
是没有记忆的人
一个遁世者
起风以前说不准
是冬天的风刮的更凶
还是夏天的风刮的更凶
我有几年未到过那片森林
我走到那里是在起风以后
这首诗加入了情节,容易让人在脑子中产生一个人穿过森林的想像。所以,所谓的情节的加盟就是加入情节,但是,情节只是片断性的,场景性的,不是如同小说一样的整个故事或者整个场景。
诗歌技巧之五:忘却的技巧
忘却的技巧是最终要达到的阶段,是熟练运用各种技巧的阶段,是类似在天空飞翔的技巧。这需要时间的磨练和写作技巧的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