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不染简文
乡村发展,何以致富?

乡村发展,何以致富?

作者: 西北孤鹰 | 来源:发表于2020-07-29 12:58 被阅读0次

1.致富带头人

  车不拉不行,蛇无头不走,做事情也需要有一个拿的住事的领头人。现在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屡见不鲜,国家的脱贫攻坚建设也初见成效,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地方因为地理条件限制,生活在偏远农村地区的人民群众的生活依然徘徊在脱贫摘帽的边缘,不至于太穷但也谈不上富裕,拉低了国民经济收入水平,给国家拖了后腿。年年搞项目,拨款修路引水,种植中药材,鼓励搞养殖,但也没见哪个人搞起来,常修路路不通,常治水没水吃,养猪养鸡后来都不了了之,种植中药材周期长,很经济收入不理想。大家都只是依葫芦画瓢,按照上级领导以及乡镇领导的指示方针做做样子,成不了规模也搞不活经济。所以,想要做出成绩,需要有一个带头人带领人民群众致富,不是说基层党员干部做的不好,只是在农村大多数基层领导都局限于思维限制,没见过什么世面,满脑子的奴性和做官思维,一个小小的村官都能通过做领导的亲戚关系走后门,比卖官鬻爵还要可耻,民主集中制原则或许只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实用吧!纵观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事作风,似乎都想巴结村镇领导,但是又个个凌驾于群众之上,像这样的农村经济集体带头人,普通农民群众还有什么致富的希望可言?如果现在还有像焦裕禄那样的人,既有权利又有见识,懂经营会规划,何愁大家致不了富。

2.民主与管理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群众对对民主思想有了一定的加强,但有些偏远山区的人依然没有这种认知,很多人活了三十几年连选民证都没见过,只要生活还凑合过得去,只要不影响基本的生活保障和个人家庭利益,其它的都可以忽略。但是这样的群众思想有怎么能有所突破呢?上面也说了,人民群众要想富起来,首先就是要解决思想问题,还要有致富带头人,要解放思想,首先要从村官的思想做起,从一把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文书以及社群队长这些人的思想觉悟抓起。先富思想再富物质,这符合自然规律,先让一部分人的思想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的思想富起来,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工作,共同缔造致富蓝图,如果先富起来的是一部分领头人的物质,那么注定会产生二次压迫,不利于后续发展和民众思想的团结统一。所以思想与物资分配的民主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民主是管理的首要基础,其次是领头人也是管理者的思维结构,思想的开放性以及接触新事物的有效性,学习和开拓创新的灵活性,然后才是专业化的管理手段。

3.转变思想,因地制宜

      村上的事情太过繁杂,但是一个处于发展停滞阶段的乡村远没有繁杂到那种程度,无非就是在行政层面为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限服务,响应上面的一些号召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开开证明填填报表之类的,平时工作也就这么多,还基本都是村里面的文书一个人在干。如果说按照职位分工这也没有错,文书就是干这事的,兼带行政和财务的活,村主任就是解决村民纠纷和一些相对重要的村民生活问题,而村党支部书记主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带领党员干部和乡村致富发展方向问题。据我所知政府上面有针对性的会组织村领导去外地考察走访,交流和借鉴别的地方的乡村发展先进经验,其实这就是党和政府解放了思想,为落后乡村致富指明了路子。但是却被一些人自认为是免费的旅游,当官的福利,我想大多数人民群众也是这样认为的,何况是村领导本人。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国的行政界以至于其它一些组织机构也是极为常见的,所以基于这点我倒认为组织定期的民主选举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指望一个不懂得学习,接受新事物缓慢文化程度和认知水平不怎么高的人做带头人肯定是行不通的。

      致富的路上肯定需要很多艰难的实践,需要一股子闯劲,既然一条路走不通,那么就要通过创新的眼光,多方探索因地制宜,转变思想。比如发展种殖行不通,那么就发展养殖,二者都行不通那就发展种养结合,再行不通就先想办法解决主要和突出问题,首先想到政府资源,多方寻求社会资源,而不是在昏庸村领导带头人的政治压迫下坐以待毙。相信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自然资源,在经济市场的促使下,不断城镇化进程下,城乡结合的临界点,任何资源都可以转化为金钱,缺少的只是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高明的管理者和因地制宜的眼光。

原创:西北孤鹰

收录:乡村振兴宝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发展,何以致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uz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