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游记八—离开维也纳

游记八—离开维也纳

作者: 苗尔平 | 来源:发表于2019-10-31 17:02 被阅读0次

    告别维也纳,告别弗洛伊德。

    飞机上,momme问:离开维也纳,有不舍吗?随后狡黠一笑说,不要紧,德国会更好,都会挖坑了,这中文学的够地道。

    游记八—离开维也纳

    我们乘坐的是easyJet——廉价、便宜,机上空姐的形象如同列车乘务员。可机上服务不仅不打折扣且更加活泼有趣,起飞前介绍时,从客舱里爆发出阵阵笑声里说明她们工作方法是多么接地气。尽管机内设施如同大巴,可轻松愉快气氛使得大家非常放松,一次愉快乘机经历。可惜没能拍照留念。

    刚登机时有一小插曲,我们座位被一家四口先于我们坐了,交涉过程中,通过表情能感到对方有些强词夺理,我则想象父母表现对二个五、六的孩子会造成什么影响,还好,并没发生“高铁霸座男”现象,几分钟后,一家认讪讪离开,而我分明看到了孩子眼神里有着与这个年龄不相符的冷。

    “天”下,云上

    德国上空,透过机窗,浓密云层蔚为壮观!如果对小孩子说,下雨天,云层上面阳光明媚,云层下面暴雨如注,孩子会怎么想?

    心理学四大公理之一告诉我们,心理有扭曲现实的能力。一片绿叶的颜色不在叶子上,手机铃声不在手机上,“不是风动,不是帆动”,是“仁者心动”。如果我说颜色和铃声是我们大脑创造的,您会怎么想?“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为何不于指上听?”——早在600多年前苏轼已经开始发问。

    翻滚

    我们仍是选择不住宾馆,住市区“民宿”。接待我们的是主人的父母。路上我们就被提前告知要遵守的“规则”:不能穿拖鞋、不能地板拖行李箱子、厕所是木地板,沐浴后将水拭净……,老师说是由于文化不同,对人性预设不同,西方预设“性本恶”,东方“性本善”。我由此想到那些年出国同胞被诟病的“素质”问题,绝不是我们素质低,而是因为环境、习惯、经济等等综合因素使然。你看,明显的,从入门开始,我们一行一动都不自觉地小心翼翼、自行规矩起来……,遵守,就是对主人的最大尊重。

    客厅 家庭影院

    二位老人进门的热情欢迎还有为我们象征性准备巧克力和香蕉,顿时融化了规则的生冷。

    是什么?

    能想到这仅仅是厨房其中一个抽屉里的调料品?

    厨房用具

    这仅仅是其中很小的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游记八—离开维也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vt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