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拾柒
参考源:BaiDu(侵删)
图:BaiDu(侵删)
本文为科普性质文章,参考相关资料进行文字创作,原创率90%以上,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8cee40a16f061e68.jpg)
大家好,我是拾拾柒,欢迎来到我的“涨知识”专栏。今天我们来说些什么呢?
我们就来说说:
农历 公历 阴历 阳历
怎么区分?
——生日快乐!
——谢谢,可今天不是我生日呀!
——啊?你生日不是十月十七吗?
——对呀!可那是农历……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fb48616bcada8c3a.jpg)
关于农历,公历,阴历,阳历。据统计,全国有95%的人都分不清,很多人都把阴历当做农历,阳历当做公历,柒柒曾经也那么认为。
但其实阳历,阴历,农历,公历的关系要比我们想象得复杂很多,而50%的人甚至连农历和公历都分不清,今天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吧!
Part ONE
阴历&阳历
阴历和阳历是两种以天文现象为标准来制定的历法,也是公历和农历产生的根据。
阴历:阴历是以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制定的历法,是我国的传统历法之一,也被成为汉历、旧历、古历,以朔望月作为确定月历的基础。
在阴历中,月球每绕行地球一周需要的时间约为27.32日,但因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的变动,阴历中实际的一个月约为29.53天,那阴历中的一年就大约是354.36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7c4124219c05d9e1.jpg)
阳历:又称太阳历,是以地球绕着太阳公转的周期来制定的历法。将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一年又分成12个月,但这里的“月”,与朔望月无关。
中国人将一年分为24节气,这24节气就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就有了太阳运行和气候变化有关的概念,《吕氏春秋》一书中就有了相关节气的名称。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b64b8c9d580a39bb.jpg)
所以,人们普遍观念中“阴历是中国的,阳历是国外的,二十四节气基于阴历制定的”其实是一种误区。
阳历&公历
阳历和公历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也是如今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一种历法。
公历:公历又称西历,是从西方引进的历法。最早诞生于古埃及,后被欧洲人改良,是对传统太阳历中的误差进行调整后形成的历法。
西方以耶稣诞生那年为公元元年,将每年的1月1日定为元旦。“公元”(A.D.)在拉丁文中意为“主的生日”,而这一年之前的年份被称为“公元前”(B.C.)。
在公历中,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闰年的判断规律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0b9f318e872aacab.jpg)
阴历&阳历&农历
农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再根据月相周期的基础上,再结合太阳回归年中的一年长度,并根据二十四节气加入闰月来进行平衡,又称“夏历”。
在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知道阴历中的一年约354天,阳历中的一年约为365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阳历虽然四季准确,但月份与月相盈亏对不上,而阴历虽然月相准确,但和太阳运行周期又对不上。如果不加以调整,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在瑞雪纷飞中度过阴历七月的局面。
在当时的农耕社会,气象对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聪明的古人发明了集阴历和阳历所长的农历。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83005cae3c896e73.jpg)
古人在19年个阴历年中设置了7个闰月,来弥补阴阳历中的差值。因此还产生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一年过两个农历生日,某些年份有两个春节,某一年没有立春这个节气。
总结
阳历:根据太阳公转周期制定
阴历:根据月相变化制定
公历:改良后的阳历,让时间更加准确,由古埃及和西方发明
农历:阴阳合历,兼顾了太阳,月亮和地球三者的关系,由中国人发明
Part TWO
Think
历法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而我们却很少去关注了解它们,柒柒之所以开这个涨知识专栏,一方面是想分享一下自身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也是想带大家去探寻一些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却又常常被忽略的东西。
其实在写这篇之前,柒柒对历法也没有深入的了解。但在做了一些功课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98485/76190029ea5310ee.jpg)
作为代表西方的“公历”和代表东方的“农历”,公历的制定体现出人们所追求“计时”上的精确性,而农历则反映出一种兼顾和周全。
在众多历法中,我还是最佩服我们的先辈——“农历”历法的缔造者。在那个没有天文望远镜,没有原子钟,没有一切高科技的古代,能做到“既看太阳,又看月亮”,同时平衡两者的关系,最终制定出精确的历法,真的非常了不起,为华夏祖先的智慧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