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变机会
0.1恰当的批评,能培养孩子的乐观。16/5/2024
1.批评得好,批评出乐观。
2.改变心态:改变能改变的,下一次更好。
3.习得性乐观:不是贴标签,如:总是,老是犯错,要在“暂时性的、场景中”中的犯错进行陈述事实和改正。把这一次错误改正,变得更乐观。比如:吃饭时把饭撒得桌子上地上都是,说:今天吃饭很好,都吃完了,很帮。可是你吃得太快,饭都洒出来了。太浪费了,而且也用了很多餐巾纸。我们下次慢点吃,每次用餐巾纸,用一张拿一张。
4.行动:我们一起来收拾干净吧。
总结:孩子很容易情绪化(哭+闹)。顺利时,我能行。不顺时,我不行。
面对困难不是逃避:陈述事实+孩子体验=培养乐观的孩子。
方法:1.不贴标签,一次错误与整体分开。如:跳绳不行,可是体育中其他科目都可以。2. 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跳绳不行,那就找体育行的例子。“害怕被批评”,找平时表现好的例子。3.行动:制定行动计划:面对困难,不是无能为力,而是采取行动,才有变好的希望。
0.2想象力:孩子哭闹要玩具怎么办?16/5/2024
培养想象力不是报名艺术班等,而是在头脑中想象自己拥有了怎么办。
一是共情(顺着)+二是想象有了这个玩具干什么?(想象得到了后做什么:心情、感受)三是延迟满足:”妈妈:这个玩具很好看,那要是买了你会带它去哪里玩?孩子:…。妈妈:他们为什么没有买?他们家长会给他们买吗?
孩子是在“情绪”+“理性”+想象中来回波动。“吵+闹”被情绪控制,想象会发生什么:理性功能,可以讲道理。延迟满足:先拍张照片,一周或一个月后看到还喜欢,我们就会想办法给你买。
03.好奇心:孩子问题太多,回答不过来。(7分09秒)
一打破砂锅问到底,10万个为什么不问呢?就是打压,问的太多,回答不过来,通常说父母不要压制。不要不耐烦,对于孩子的10万个为什么,首先培养孩子好奇心,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的求知动机,它是一种外在的动机,搜集搜索信息,当他的目的达成。就失去好奇心,考试不是考试,查资料对于孩子对未来喜欢探索,好玩这件事本身不重要,让孩子喜欢问问题,享受这个过程有三种方法。一知道就是知道,父母知道就说我的想法,哎,我知道不知道也就不知道,不怕别人笑话自己不知道二。可与孩子讨论,我觉得,嗯,我感觉,哎,你觉得哪个更好,把问题再抛向孩子,三是鼓励找答案,自己上网搜啊,我们可以上网搜索。哪个,哪个是好还是坏呢?我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那我们就一起,这个问题好难呀,我们一起上网搜索搜索,可以找一本相关的书籍买回来一起阅读。孩子问问题是好玩、有趣,目的达成就会失去好奇心。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首先要明确孩子的求知动机是。外在动机,目的达成,失去好奇心。第二就是三种方法让孩子享受问问题这个过程。
一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讨论可讨论,互相提问,三是上网搜索找答案,第4是好难买一本书来看看,共同探索。
04毅力:孩子兴趣班上了一半不想上了,一定要逼她完成吗?
[if !supportLists]1. [endif]被迫学习,不是内在动机:热爱和兴趣:考试好大学后松懈。毅力=热爱+坚持。热爱第一,度过难关逼自己一把是坚持或叫享受。毅力更能预测一个人的成功。
[if !supportLists]2. [endif]发现兴趣:尝试-犯错-发现喜欢-培养毅力-坚持。小时候各种运动或兴趣都练过,接受过全面训练,会形成孩子的身体机能与反应,也就是“印痕”,而到成人后表现越来越好。而单一训练比全面训练更易受伤。例如:初恋更容易让人受伤。
[if !supportLists]3. [endif]克服苦难期-发现兴趣:父母选,尊重孩子放弃。自己选,想放弃,逼他一把(签订合同等),度过难关,上完一个周期,还不喜欢-放弃。5岁前可中途放弃,5岁后讨论:签订合同并签字:保正每堂课都去。不去就是不讲信用。
05.专注力(上):孩子手机都不想玩了,怎么做到的?
1.不让孩子玩手机,不玩手机拿玩什么?
手机为什么好玩?放下手机玩什么?在其他活动中找到足够多像电子游戏一样有趣的活动,需要我们精心设计。
2.在活动中培养专注力:
A.设立明确目标B.给予及时反馈C.难度与能力相匹配:跳一跳,够得着,难度比能力难一点点。
举例:投篮或写作业。
06.专注力(下):劳累时跟孩子玩个游戏吧。
(一)初级冥想:5岁以上练习冥想,下班后很累,可以和孩子玩个游戏:初级冥想。
步骤:1.呼吸开始:腹式呼吸法。吸气-胀起来。呼气-瘪下去。
任务:数数,像青蛙一样连续呼吸10次。
方法:双手放在对方肚子上。数10下开始到20下,不间断。
(二)大阅兵-肌肉大练兵:肌肉有力气+接受阅兵+结束阅兵。
步骤:平躺:第一次阅兵;第一个主席台:双手握紧拳头,数1-5,结束阅兵,数1-5,。第二次阅兵,同上。
手臂大练兵:用力向前伸:第一次阅兵,用力向前伸,1-5.+第二次阅兵….
眉毛、牙齿、肚子、腿等同上练习。
(三)动物园游戏:抓蚊子:2只手抓一只蚊子,数1-5,握紧拳头,死了,松开拳头,数1-5.
07.责任心:孩子犯错了,到底该不该惩罚?
育儿烦恼变机会的方法。
案例1:吃饭时,你加一块青菜,放到他碗里,他直接挑出来就扔掉,或扔到地上了。
案例2:下棋,输了就大发脾气,把棋盘掀在地上,动手打你,要是成年人的行为,肯定不会轻易放过他。孩子不能因为不懂事,就不惩罚他,不惩罚怎么能学好呢?
惩罚方法:1.Time-out叫做暂停,犯错了错误,既不惩罚也不骂,而是把他局限在某一个与大家隔绝的空间,一个小房间,或房间的角落,或就是一把椅子,这个地方没有玩具,大家也都不跟他说话,隔绝时间呢是孩子几岁就隔绝几分钟。这个惩罚方法,比较温和,是解决惩罚问题的一个好选择吗?不管是time out 还是其他方法,最根本的是你就不应该惩罚孩子,我想让孩子学好,有正确的为人处事之道。但是这不一定只有惩罚能做到。
我的方法是: “批评”并让孩子承担行为的自然后果。把他犯的错误培养成他责任心的机会了。
关于批评的方法在“乐观”已经讲了,3点:不贴标签,纠正认识上的偏差,行动。行为的自然后果:“扔青菜”,自然后果:孩子把青菜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把地面擦干净,并且像烧饭的妈妈道歉;输了棋,就掀棋盘打人,自然后果:他把棋盘、棋子等收拾好。而且你也可以打他一下,如:打手心,也不要那么使劲,但是得让他明白:不是在跟他玩,而是在回应他打人的行为。这么打一下,不是体罚,体罚是“扔青菜”后你给他一耳光,这个时候,他承受的后果和他犯的错误毫无关系,纯粹是用身体上的痛苦来惩罚他,这是体罚。如果他先打人了,你打回去,是他的错误引起的自然后果。因为儿童很小就理解:“一报还一报”,对其他小朋友好,他也会对你好,你打了其他小朋友一下,他也会打回来。
他能把自己被打这件事,和刚才自己打人的错误很自然的联系起来。反过来,大部分家长用的惩罚方法与孩子犯的错误没关系,他动手打人,你把他关到暂停房间去惩罚,他把自己锁在一个房间里发脾气,你就没收了他所有的压岁钱来惩罚,他用所有的压岁钱买垃圾食品,你就动手打他来惩罚。大人逻辑是:你刚刚犯了错误,我给你点颜色瞧瞧,这个时候,孩子心理与其说是在“后悔”和学习,还不如说是莫名其妙:“爸妈这是怎么了?”为什么就这么变得冷酷可恶呢?孩子的逻辑能力本来就不强,在被惩罚之后,又害怕又愤怒,不可能进行理性思考,所以惩罚只能让他们暂时听话,不能让他们明白道理,带来心理阴影,以及伤害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了。暂停只是一种温和的惩罚,仍然是惩罚,孩子最害怕,就是失去爸妈的爱,他被暂停隔离的时候,不仅是爸妈不理他,而且全家人都不理他,感觉被全世界抛弃,他感觉心理打击非常大,这和体罚在本质上一样。
建议:一是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合情合理,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在惩罚他,因此就不会太愤怒或害怕,就更可能进行理性地思考,二来:自然后果,跟他犯的错误是密切相关的,他的大脑就更可能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他下次再犯错的时候,他就会本能地想起可能会有的后果,惩罚会让孩子躲避那个行为,但承担自然后果,能让孩子明白,错误行为什么是错的,要付什么样的责任?
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责任心。让孩子自己承担自然后果,也能够让他们更乐观,更有信心。体验到:犯了错误并不可怕,自己去把烂摊子收拾一下。家长经常惩罚孩子,孩子长大后,会觉得:大祸临头,只能战战兢兢等待惩罚的来临。从小让他承担自然后果,他长大之后犯了错误之后的反应,考查一下自己,到底应该付什么样的责任,思考怎么把自己犯的错误,补上去,让后动手挽回这些责任。
只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是不是太轻了。分清:哪些是当场需要纠正的错误:把青菜扔到地上捡起来,擦干净。把棋子棋盘收拾干净等等。
慢慢解决的问题:不喜欢吃青菜,不接受输棋,是个问题。也许可以逼着孩子把青菜吃下去,逼着他接受输棋,但不能让他爱上吃蔬菜,更讨厌蔬菜和输棋。
“不喜欢吃蔬菜”和“不接受输棋”本身无严重的后果可承担,可放宽心态慢慢解决,不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惩罚。
孩子“洗澡、刷牙”说了几遍,也没效果,“玩手机”正开心,你把它夺过来,他又哭又闹。这些行为没有自然后果,就不承担自然后果,直奔主题。说了3遍不听,你让他承担责任,洗澡3遍,刷牙3遍吗?直接拉着他去洗脸…
该他的责任就他付,不是他的责任,不付。
无心犯错:承担自然后果:不小心打坏了一只碗,也让让他打扫干净。玩得浑身是泥回来,不知道带来洗的麻烦,父母不必要去发脾气:自己去把衣服上的泥冲掉,再扔到洗衣机里去,从生活中的小点滴,犯错”承担自然后果,把“错误”和“问题”分开,“这样能避免惩罚带来的冲突和心理阴影,能让孩子发展出更牢固的责任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