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2024年6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耀中堂平台主办的“黑关”课程,即深度静心修习营,收获之大,只能用一组正式文章来记录和纪念。
30日晚上7:30,全员到齐开始晚课。山谷老师邀请每位同修谈谈,为何来闭黑关。我是因为之前偶遇山谷老师,交谈了2次,印象深刻,启发很多,所以,决定来向老师系统学习。同时,也想了悟人生意义以及如何过好后半生。有的同修(企业主)和太太一起来到现场,早已功成名就,却想“轰轰烈烈地谈一场恋爱”;有的同修亲人(父母、子女)接连离世,痛苦不堪;有的总感觉愧疚、焦虑(常服药物);有的网上偶见山谷老师的太极拳以及简略交谈就心驰神往而慕名前来;有的是第四次来闭黑关;还有的,不知为何而来(听说有个课,就来了);还有的出来游历半年、历经半个中国而来等等。归纳一下,无外乎3种情况:1、为了消除人生痛苦;2、为了探索人生意义;3、只是有空、好奇。
我是第1号,最痛苦的那位(亲人接连离世)是第24号,最后一个发言。她发言几度中断,先是哽咽,后是气短,最后大哭。我始终一方面听分享,一方面观察老师的反应。让我意外的是,正当全班同修为她而难过之时,老师脸上依然放松淡定,始终保留着一些微笑,她越痛苦,老师仿佛越轻松。这种反差,让我惊讶。果然,老师开始回应她的“苦不堪言”。老师,自问自答,大意是,你的痛苦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女儿,还是为了自己失去了女儿、失去了投入巨大资源而能够控制的一个生命;还是因为,你希望获得周围人的同情......一番洞察之后,她停止了哭泣,开始安静下来,全班同修也开始从一味的同情中挣脱出来而启动理性的觉察。她说,“我都不知道如何与周围家族中人相处了,如果我表现得像没事一样,我不知道TM会怎么看我......”这一刻,我为老师那跳出三界外的深刻洞察而折服。由此,老师开启了课程。晚上9点多课程结束。这是第0天的晚课。
31日,一天课程,上下午各休息一次,总共4节,大致包括:倾听、我、觉察之光等几个话题。晚上,音乐欣赏。老师表演多种乐器,然后大家一起舞蹈。我被老师的乐器表扬和舞蹈中高速旋转、保持极致平衡、想停即停而折服。如此安静的一个人,竟然还有如此欢快的一面,简直不可思议。仔细思量,正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老师正是平时处于极度静心的状态,才有能量在需要的时刻全然爆发。这是对立的统一,辩证的存在。一句话,做什么、像什么。不准确,应该是,做什么、是什么。每个当下都是全然的专注、全然的绽放。这是第1天的晚课。晚上,9点多,结束了全天课程。
6月1日,第二天课程,播放了胡老师的“师兄叮嘱”受益匪浅。不追求“飘飘”;不用使劲(即刻意要求什么);遇到任何现实中没有的存在都是幻像,无论是鬼是佛,所以,不用怕等等。感谢黑关大师兄的用心良苦。胡老师闭过6-7次黑关,参加山谷老师的黑关已经有5次了,他说,“如果耀中堂只保留一个项目,不是辟谷,而是黑关。因为,辟谷,调身;黑关,调心。”这句话,份量有点重,我没有完全相信。记得有一节课程讲了,行住坐卧曲。期间,老师谈了生死问题。上午或下午(记不清了),老师回答每人的一个问题。这个环节,极其精彩,老师的洞察之深、语言之美,让人折服。几次,情不自禁地想要鼓掌。
有人问,如何能成佛,是开悟重要还是修行重要。老师先是对他的诚恳表示肯定,随即“你忘掉成佛这事,就成了。”众人含笑不语。我问,回去后修行时和家人的关系如何处理。老师说,出家修行是一种方式,红尘中修行也是,不着于相。
晚上,大约6点下课,不再提供晚餐,每人配备了一袋零食和10瓶矿泉水,预留半小时洗漱,之后,封关,即开启4天4夜的黑关生活。我自嗨一个创意,我发明了一个工具,叫做“黑暗笔记”,就是闭黑关时,升起任何的启发,我会记录在笔记本上。
6月5日,晚上6点左右,萨满鼓响起,表示黑关结束,每个房间陆续解封。7点晚餐,7点四十分,晚课,每人分享感受,录像。我是第二个上台分享。
解封前的几分钟经历,很好玩,很可能刻骨难忘!事情是这样的。后来看,我自己的头脑中的时钟比实际时间快了2-3个小时。我以为该解封了,实际没有,食物在我的午餐时间就吃完了。我犹豫了几次,决定第二次按下求生按钮。(第一次,是黑关第二天傍晚左右,无法忍耐地上的一道光影而呼叫救援。)结果,求生按钮失效!我判断是按钮失效,但是记得护关人员说“如果我没有立即赶到,可以多按几次,隔几分钟按一次。”于是,用这句话麻痹自己了几分钟(就是隔一会按一次,后来索性拿救生按钮当手电筒用了!),否则就打算破封而出了。几分钟之后,千钧一发之际,近距离地听到了萨满鼓的声音。之前,听到过很多次声音,都误以为是萨满鼓,实际都不是,都是远处传来的各种类似的声音,还有很多是天上飞机的声音。解封的声音,让我终于安心了。
6月6日,9点-9点半,前一天没分享的逐一分享。夫妻隔阂消除了,先生感恩太太的付出,太太表示以后要更真诚地倾听先生的高见;我认识到自己婚姻卡点的症结所在,恰是自己的傲慢和起心动念的错误。接下来的两节课是,享受和自由。享受,大意是,无条件地臣服于老天所有的馈赠,享受每一份给予,无论苦乐,都是乐。自由,守住心神,不为任何事物捕获,不占有任何事物,也就不被任何事物占有。由此,可以得大自在。上午,从9点半到11点多,2节课。至此,全部课程结束。
午餐后,和老师喝茶闲聊了一会,约定择日与老师同住几日,继续熏洗。老师,欣然应允。
上面,我回顾了整个课程的过程;下面,我来尽量完整地分享一下我的收获和启发。
今年,我48岁,有缘在特定的时空参加了山谷老师的黑关课程,实属万幸,我的人生将开启崭新的篇章。
一、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将开启快乐的人生。
我之前48年的生活,总体上是不快乐的,一直生活在焦虑中,属于典型的“焦虑上进”型选手。在周围人看来,我是非常优秀的,应该很快乐,因为总能在同辈中脱颖而出。但是,我自己很清楚,我其实不快乐。我的原生家庭的教育逻辑非常简单:进步了,还要再进步,循环往复,没有穷尽。这个过程中,快乐,只是在每个目标达成的那一瞬间的事情。那一瞬间,经常是还没来得及快乐又开始陷入了下一轮的焦虑之中。时间久了,我自己也深度认同了这个逻辑,成为了“有内驱力”的孩子,开始自己压迫自己,也就是传说中的“对自己狠一点”的人,而且还引以为荣,而且还将这个逻辑程序内置到了我自己对下一代的教育逻辑之中。这就是最真实的轮回。所以,我的孩子们也不大愿意接近我,因为有压力。我周围的人也大多是这种感受。我的太太受苦很多,写到这里,愧疚感升起了,对不起,太太。问题是,我的人生已经过去一半了,难道要等到90多岁时,还继续为下一个财富目标或者事业目标而焦虑吗?难道一定要在焦虑中离开这个世界吗?如果那样的话,我来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来这一世,就是为了感受一世的焦虑吗?好像不大对。上进,是好的,难道只有焦虑才能上进吗?阳光、快乐、温暖,难道就不能上进吗?难道只有焦虑、冷漠、苦大仇深,才能上进吗?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我的父母当然不例外。他们只传承了TM原生家庭的教育逻辑——苦大仇深型的焦虑上进逻辑。TM没有见识过还有别的逻辑存在,还有更健康的、没有副作用的上进策略和途径。我丝毫不怪我的父母,感恩还来不及,但是TM的教育逻辑是低级的、副作用极大的。我是怎么实现突破的?
三次接触山谷老师,这第三次是长时间、近距离地接触,吃饭在一起,下课聊天在一起。时间足够久了,我才确信,原来真的存在这样一种生命状态,叫做,秒秒快乐,即每时每刻的快乐。不可思议!如果不能见到、听到、逻辑上通透、行为和逻辑完全贴合,我怎么都无法相信这种生命状态的存在。黑关中,除了练功就是休息。其实,都是在不停的思考,不由自主地回想前面2天老师所讲的内容、所见的场景。这种输入、熏洗是黑关中反思、深思的重要准备。这种生命状态,太自在了,太舒服了,百亿身价也不换,因为无价,任何正常人都只能心向往之。我也不例外。我之前为何做不到呢?因为,被“贪嗔痴慢疑”中的贪和痴所累。焦虑上进逻辑,表面看,是一种贪,其实,本质是痴,即愚痴。为何如此说?因为,不知道生命本源在何处,错解了生命的真意。这个问题比较深入,我目前还说不清楚,只是懵懂地有一点感觉。回到快乐的话题,回到浅表的层面。
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现状总是达不到我的期望。我自己的现状达不到我对自己的期望(最近这些年,这个方面好一些了。);父母的行为、认知改变的速度达不到我的期望;妻子改变、成长的速度达不到我的期望;三个孩子的表现达不到我的要求。一句话,所有人(包括我自己)的表现都达不到我的期望。显然,一定不是所有人中的每个人都出了问题。那么,谁出了问题呢?!是我出了问题!我总是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而且不以为然。还是看看事实吧!写到这里,我再次感悟老师的放下分别、远离评判、只与事实同在的洞见之深邃。事实,是什么呢?事实是,我的父母身体健康,70多岁,仍然可以看书学习,仍然可以和我交流并听取部分意见,保持开放状态;我的妻子,可以安静地在家里照顾孩子们吃饭、辅导女儿学习,没有招惹任何是非,尊敬老人,与邻里和睦相处;我的大儿子考取了一本,而且是河北省名列前茅的大学,大学2年时间里,不断尝试创业并有所斩获;二儿子连续8年校级三好学生,连续5年区级三好学生,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提高了名次,进入班级前10名,体育成绩优秀,2次参加市级三好学生的竞选演讲;三闺女,多才多艺,体育优秀,学习成绩优秀并有提升;我自己最近几年参与正式出版了一本书,并原创了几本书籍(未出版)等等。现状,即现实表现,本质是事实。然而,期望,却是主观想象,与事实无关,是人的主观设想、主观判断。主观判断的本质,是什么呢?人,可以这样判断,也可以那样判断,可以随时间、空间、机缘而随机变化。所以,判断的本质是无常,是幻像而已。既然如此,何必那么认真呢?何不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让大家都可以放松地生活,而不是每天生活在紧张和焦虑之中。从这个角度说,满足,是人的一种主观选择。因为,满足,意味着降低期望,让现实表现好于期望。期望,降低到极致,就是没有期望。人,可以没有期望吗?
要看什么人。或者说,看人处于什么层次和状态。红尘中的人们,离不开期望,需要期望转化为不满足,进而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把事情越做越好,越来越好地解决生存问题。而看破红尘的人,或者出离红尘的人,可以离开期望。TM不需要借助提高期望,引发不满,提供动力。TM做事直达核心,每每可以生成鲜活的智慧,总是可以恰如其分地做到最好、最适合。这样的人,有财富和没有财富都可以成就。比如,子贡、范蠡可以;庄子、颜回也可以。我的不快乐,是因为,单纯依赖了基于生存目的的焦虑上进逻辑。这个逻辑的副作用,就是不快乐。这个副作用,可不一般,它与生命最基本的意义--追求快乐,背道而驰。
还在执迷不悟的人们,可以做一道选择题:2种生活状态、也是2种生命状态,二选一,一种是一辈子焦虑、不快乐,同时,可以取得较多的财富(比如,2000万);一种是一辈子放松、快乐,同时,只能取得较少的财富(普通人拥有财富的平均数)。我的生命已经过去了一多半了(按照平均寿命80岁计算),我见到了秒秒快乐的生命状态。实现那种生命状态是有可能的!我要改变,我要让自己的后半生也活出“秒秒快乐”的生命状态。实证实修、空谈误事。怎么做?
1、转变观念。生命的意义在于获得快乐,而且追求越来越高级的快乐,即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快乐。
2、获得快乐,从每个当下开始。
3、每个当下,保持觉知(老师奉行的根本戒),确保自己时刻远离焦虑上进的逻辑。
4、每个当下,保持放松、平和的状态,调匀呼吸(呼吸是大药)。
5、每个当下,全然臣服上天的所有的馈赠,只与事实同在,没有评判。
6、每个当下,感恩上天所有的馈赠。于是,得秒秒快乐。
二、我的一个重大功课是,觉察自己的进食过程以及进食后的身体反应,让自己获得足够的满足感同时确保进食数量刚好满足身体所需。
我的贪吃,是由于,我对自己进食以及进食后身体反应的觉察,长期处于空白状态所致。每次进食,只是机械地往口中塞入食物,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我持续机械地摄入食物直至胃口被填满。这个过程,几乎完全退化到了动物的状态。只有刺激-反应一种行为模式,和巴浦洛夫的狗没有任何区别。由于食物总是处于充足状态,所以,这只狗越来越胖。
徐文兵的中医理论、胡老师的辟谷理论,都在讲,吃饭只吃到不饿了就应该停止了,也就是满足身体所需的最低要求即可,多一分都不对。难道,储存点能量不好吗?不好。因为,今天,处于中国大地上的人们,可以随时获取足够多的食物。当储存能量成为了习惯,多余的食物堆积在体内就会导致各种慢性病。为了让身体,轻松、干净,每一顿饭,都要保持,对于食物的最低摄入量。怎么做?
1、转变观念。食物的本质是什么?是能量,无论多么美味。多余的能量是什么?是负担,是毒素。记住,多吃一口,都是在增加身体的负担,都是在沉淀毒素。身体内长出来的多余的东西,比如,息肉、肌瘤、肿瘤、增生等等,某种意义上说都是多余的能量沉底所致。食物,是危险的东西。要时刻保持这份觉知。
2、细嚼慢咽并用心觉察美味,满足对美味的追求。人,持续地吃进去食物,有2个作用,一个是补充能量,一个是满足口欲。持续地满足口欲会导致过多地摄入能量导致危害。这个矛盾怎么解决?答案是,细嚼慢咽并用心觉察每一分美味。当口欲被刚好满足的时候(不贪的标准),食物摄入量刚好达到身体所需。这是一种极致的美妙的平衡。(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