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名学者黄遵宪先生在谈面对作文的看法时,曾如是说:“我手写我口。”我一直也认为一篇文章的所做,往往表现了作者的文采,思想和个性等。所以,我想我的文章大抵也是展现了我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我自己的想法吧。
大学生活不经意,转眼又是一年了,花谢春红,我有好多好多感发和感想想要诉说。这次,面对着生活中的零零碎碎,我想要谈谈我认为的“独立”问题。
进大学之前,许多亲戚都会问我一个百无聊赖的问题“你会不会想家?”。听到这个问题时,我脑袋里根本就不会转动一下,脱口而出的就是:“不会!”
说实话,回顾我18年的时光,早前父母教会我咿呀学语,走路站立,还逐步培养我种种自理能力,因为打小就穷的缘故,我5岁就开始懂得要替家里分担家务,想着为妈妈洗衣服,学着怎样去煮饭,懂得要整理卧室打扫卫生……虽然那时做得还不够好,妈妈也总是会做第二遍,但我也很让父母省心。
随着时间地推移,我慢慢长大。我觉得自己很幸福,自己是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的父母,偶尔小小的拌嘴,却也是为这家里默默付出。他们像我的朋友一样,什么事也愿意跟我讲跟我商量,无论店子装修或是亲戚往来;他们像知己一样,是我抛弃烦恼的“垃圾箱”,他们不厌其烦地跟我讲一遍又一遍的有关于成长的问题。是他们教会我责任和担当,有勇气走向新的城市新的平台。身边的亲戚朋友,兄弟姐妹也都很友善,我们从不暗自嫉妒,也不自私自利,朴实得像长在农村土地里的麦穗,相互陪伴,笑弯了腰。
因为身边有这么些人的疼爱和关心,我才不会想让他们失望,对于什么事情,我都喜欢认真刻苦,脚踏实地,力求把事情做好。所以,我才会说自己不想家,我坚信自己能够适应大学生活,因为我向来就很独立,自己能够自律自己,自己也能够照顾好自己。
2
进入大学后,大家都说:“大学里最亲最近的就是室友。”那天,我们拖着我们的行李踏进506,先到的兴高采烈地帮忙收拾整理,我们六人都很积极,想着大家将是四年的朝夕相处:“我们就是拴在一起的亲人呀!”此后,我们常常结伴而行,形影不离,上课时间准时七点集体起床,下课铃声敲响像蜜蜂出巢地飞到食堂,连上厕所都是手挽手,一起看大学校园里打篮球的小哥哥,一起肩并肩地压校外的大马路......当时,我以为,这么一大群人就是我的知己,是我离开父母的另一批亲人。
渐渐地,渐渐地,我发现自己不愿意和他们结伴,我的性格开始让她们排斥我,让我自己一个人起来,我发现我和她们不一样。
我很热爱我的大学生活,因为这是我高中时很拼命很拼命搏来的大学。学校为了腾出一年的实习期而将四年的课程压到三年,室友们开始每天抱怨课程作业太多而没有时间刷电影连续剧,宁愿7天的论文熬到最后一天赶夜也不愿意提前多读几本书籍;我为了处理部门里的文件,不能和她们去聚餐,她们说我不合群;我有自己的生物钟,早睡早起泡图书馆,她们说我是“书呆子”;我有自己的原则,希望能把自己手里的事都做好,有人开始说我“完美主义”;我希望大学时光能够丰富多彩,我喜欢锻炼自己,我喜欢尝试各种活动,力图在学业、社交和工作中达到平衡,而这样充实的生活又被她们说为“爱表现”。
说实话,我所认为的大学生应该是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样子。在来到大学后,我发现许多人都不是这样。颓废!抱怨!躺尸!人人开始构筑起防线,每个人在朝夕相处后变得有些形单影只。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独立”,我在想是不是我自己不对?是不是自己不合群?是不是自己过于死脑筋?
3
初高中,我身边有无数的好友,我们常常下课手挽手,相互等待从不抱怨,相互损友从不计较,相互协助从不嫉妒,为着自己的目标竭尽所能地冲刺;而现在,我常常为着踩点的分钟加步快走,即使在前面呼朋催促就快要上课了,往往也没得到一点答复,大家总是慢慢悠悠不慌不忙。我曾经认为的知己、亲人和那些有趣的事情被一点一点地抹去,为什么之前的六人小家庭变得不那么温馨?我才渐渐明白——原来室友并不等于亲友。
我们在经过激烈的高考逐鹿之后,突然而来的轻松和舒适会让我们忘掉我们自己本来的追求。自以为舒适的小家庭把我们凑在一起,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最初以和气的样貌相处,经过时间的打磨,我们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不是任何人都是生来孤独或是必须包容,我们有选择和谁做朋友的权利。
虽是一个人,但我却在工作中做到出奇的高效;虽是一个人,我却完成了一学期能阅读完6本课外书;虽是一个人,我却能一直保持年级前30%;虽是一个人,我却能拿下我想要获得的所有证书。是的,我的孤独让我回首以往,有朋友的不理解,有难受,有害怕,有失望,但却有着满满的充实与快乐,我今天多学习了一点,今天多开心了一点,我的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的独立,到底是使我变孤独还是使我变强?我相信当我朝气蓬勃地毕业,我的经历会回报我满意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