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歌经过的地方(原创)

诗歌经过的地方(原创)

作者: 贺承德 | 来源:发表于2023-06-03 21:18 被阅读0次

当下,作家似乎不愿意与诗人合影。这是作家的不幸,还是诗人的悲哀?以我之见,这是诗歌的痛楚。既然如此,大中小学的语文教材能否让诗歌下架,让诗人滚蛋呢?

断然不可。因为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人始终是语文绕不开的缘。或者说,如果没有诗歌,就没有中国文学。如果没有诗歌,就没有语文教材。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璀璨的明珠,诗歌是语文教材中最高尚的财富。

诗歌不是政治棋子,而是教育工具。这种超越,可以让诗歌教化他人。因此与诗人为伍,这不是作家的耻辱,而是作家的荣耀。诗人的软肋,不应该被作家死死地拿捏着,说什么“疯疯扯扯”。这就好比是作家的短板,也不应该被诗人的指尖猛戳两下一下。

诗歌的影响大于诗歌本身。一个人如果不会吟诗,就像不会唱歌那样可怕。没有诗歌的生活,是一汪死水;没有歌声的日子,是一棵朽木。

在古代,为什么要让读书人做官呢?因为清正的官员既可以为民服务,又能够传承文化。出口成章,是旺盛的文辞的优美绽放。反之,出口成脏,则是零落的文化的含泪沦亡。如果把孩子们口中的脏话都替换成为诗歌,那将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

诗可歌,乐可教。这就是诗歌与乐教的渊源。诗歌的反复押韵,满足了读者的心灵期待。这就好比是音乐中的声音的反复拉长,那样的韵味悠长,思绪也悠长。

“诗言志”,这“志”是文化风骨中的道德提升。施于礼,这是仪式感中的诗教发生。所以说,诗与礼有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

一座城市里不可能没有作家的身影,这就好比是一个村子里不可能没有诗人的脸庞。诗人或许更注重感性,作家或许更注重理性。理性也好,感性也罢,其实都是整个社会所必须拥有的“营养品”。

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不信仰宗教,其实中国人是信仰宗教的。诗歌就是中国人的宗教。诗歌能够刻画人心,可以塑造灵魂。这种德能之高大,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爱诗人,才是真正懂爱的最美的人。让我们捧起书香,再次逆流而上,向着诗歌的源头幸福地进发吧。

《诗经》的思想是鲜活的,学习诗歌,如果只是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层面上,这就是对陈酿的情愫的亵渎。学习诗歌的目的,在于美育人生。只有诗人附体般地存在着,你才能若有所悟地行走在历史的路上。

谨以清末或民国的婚书为例。上面通常会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譬如:“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可是现的结婚证呢?或许只是移风易俗般地写着谁和谁申请结婚,经审查符合法定的结婚的年龄和规定,准予登记,特发此证。

在诗歌经过的地方稍作停留,你或许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切记,你不是粗俗的代表,而是文雅的典范。

相关文章

  • 经过毁掉的夜‖原创诗歌

    唯独一只小船从我的心海渡过 这是值得欣喜的 风,若够烧毁麦季 烟积了些力量 就到处吹 吹过黄河、长城、村庄里的稻子...

  • 经过毁掉的夜‖原创诗歌

    唯独一只小船从我的心海渡过 这是值得欣喜的 风,若够烧毁麦季 烟积了些力量 就到处吹 吹过黄河、长城、村庄里的稻子...

  • 原创诗歌|经过那棵开花的树

    文/过界小卒 黄昏的时候 从那棵木棉树下经过 抬头看见—— 花开了 随手拍了几张 发给你 不知道是时间对了 ...

  • 原创诗歌︱《经过》(总第24期)

    ●经过 ——罗佩珊 (一) 从背影里清晰,欢颜与落魄 增添摇晃的姓名 摇晃流年的雨水 我们从不在中途停下 为避免额...

  • 爱经过的地方

    爱经过的地方 ——远意 看春风将大地涂抹成绿色 听夏日里的惊雷和蝉鸣 望秋天里漫山里的金黄色枝叶 捧寒冬...

  • 眼泪经过的地方

    我知道,一切到最后只有眼泪。只有眼泪,再无其他。 万物从眼泪开始,到眼泪停止。这是我的生命。 黑暗中我抱着母亲哭泣...

  • 你经过的地方

    在你每天经过的地方 我种下一颗小花 代表笨拙的我 把你久等 你总是用微笑 让我恍惚 我做了个梦 有一天 你弯下腰 ...

  • 风经过的地方

    叶子划落的线条就是我要告诉你的部分 一个疑问没有找到句点光影在琴键上复位 话语的交缠、克制,尾音弥散如果诗里没有沉...

  • 往事经过的地方

    秋意清艳,有小思绪,盈盈起落。 凉风有信,滑过眉梢,飘上篱畔的菊蕊,百媚横生。 自秋韵里舀起一泓碧水,浅浅漾开微微...

  • 风经过的地方

    风经过的地方 风经过的地方, 花儿开了,花儿笑得好灿烂。 花儿知道风经过。 风经过的地方, 草青了,草欣欣向荣无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歌经过的地方(原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bv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