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整个朋友圈都炸锅了的时候,太阳忽然就露脸了。
蒸发了大地上的水渍,烘干了空气中的雾气,好像也释放了很多人的压抑心情。
今天上了一个早班,下班时正赶上日落。又恰巧,回家的路偏向西北方向。所以一路都追随着太阳。
等最后一个红绿灯时,太阳终于一点一点消失在远方厚重的云层之下。留下的光,只照亮了天空一隅。
吃完晚饭,在浏览器里搜索“关于落日的比喻”,出来很多答案。
有的说落日像过年时屋檐下挂的灯笼,有的说像秋天黄澄澄的柿子,有的说像敲起来发出“铛铛铛”声音的金锣,还有的说,落日像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儿。
看得出来,这些比喻是小学课本中常见的例子。但真的很生动、很活泼、很有趣。
这并不是闲来无事之举。只不过今天,就在面对夕阳之景转瞬即逝的时刻,倏忽间意识到,好像很久没有这么认真地看过日落。
而尽管心生慨叹,竟下笔无言。
曾几何时,我们都是天马行空的“作家”,世界在我们眼里是那么神奇与可爱。
下雨从来不会消减对外界的探索欲望,下雪则更是一场童年盛宴,烈日也阻拦不了风吹过耳的奔跑。
在此,又回想起,去年有一次打车上班,我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司机走的路线和我平时开车的路线是一样的,但我看着窗外的建筑、植物、路标,却一味地觉得陌生。
可见,随着成长,我们付出的代价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无形的。
那些无忧无虑,那些简单快乐,那些不知疲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丢了。
取而代之的是,填不满的私欲,无止境的追逐,以及莫名的患得患失。
宫崎骏的《龙猫》,去年再度回归银屏。很多家长冲着“宫崎骏”的名气,带着孩子去看这部作品。
但从电影院出来后,家长们常常是一副不明所以的模样,而身旁的孩子们却欢呼雀跃,和同去的小伙伴叽叽喳喳地讨论着。
看过一个影评这样说:如果一个人看不懂《龙猫》,可能说明他已经失去童心了。
《小王子》问世七十多年,而就是这样一部看似是儿童绘本的童话故事书,从1943年第一次出版,至今已经卖出1.4亿本。
从中,有人读出了生命的可贵,有人理解了爱情的真谛,有人受益于对人生的启发。
所以,你看过《小王子》了吗?又读懂什么了吗?
我很喜欢一套童话故事书——《不一样的卡梅拉》。虽然在当当网上,它被收列在儿童文学,但这不影响我把它一字不差地看了两遍。还特地买了彩铅,用笨拙的画技把卡梅拉和她的家人临摹下来。
它的作者,克利斯提昂·约里波瓦和克利斯提昂·艾利施,像两个长不大的小男孩。
书的背面有他俩的生活照。令人难忘的就是,分明是成人的面庞,而眼神中却净是儿童的狡黠笑容。
愿你我,永不放弃童心。历经千帆,归来依旧是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