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熊逸版《资治通鉴·秦汉风云》:史书真的可以很好看!

熊逸版《资治通鉴·秦汉风云》:史书真的可以很好看!

作者: 十七君 | 来源:发表于2023-11-05 15:41 被阅读0次
    《资治通鉴》手稿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史可以明智”。虽然这句话我是很早就听过,但说实话,以前确实对历史没什么兴趣,尤其以前读书那会儿,学的都是课本上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再分析一下事件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

    好吧,哪怕是再精彩的历史事件,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也只剩下无休止的厌烦了。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这样的历史学习经历,怎么能让人对历史产生兴趣呢?

    所以,尽管我高中学的是文科,但我的历史成绩说实话也就勉强过关吧,考上大学后基本上都还给老师了。之后的年月里,我那些不多的历史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一些古代的文学作品。

    这几年,看了几部优秀的历史剧之后,我忽然开始对历史产生兴趣了,想要好好地去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听了朋友的推荐,决定从《资治通鉴》开始。不过,也仅仅是读了两页,我就放弃了。原因只有一个——太难读了!文风非常简约,信息量巨大,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话就很难理解,而且其中生僻字也太多了吧,读不了两行就遇到个生面孔,真的是备受打击!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推荐了一套书,是熊逸版的《资治通鉴》,已经出了第三辑了,正好讲述的是我喜欢的秦汉历史,于是斥巨资入手,开始拜读。没想到,这一读就彻底入坑了~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三辑》

    不得不说,这一套书的装帧太美了,外面是深蓝色绒面硬壳的包装,高级而有质感;全套一共有九册,小开本,轻型纸,封面是米白色的,摸上去有暗纹,拿在手里轻巧便携,非常方便携带,适合放在包里随时拿出来读一段。

    而且,外壳的内里也非常有设计感,蓝底上用金色的文字印着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手稿,还保留了涂改的痕迹,一股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熊逸老师解读《资治通鉴》已经出到了第三辑,这一辑中主要讲的是前《资治通鉴》原书中“秦纪三”和“汉纪一至六”的内容。但是,在前言中,熊逸老师并没有直接就告诉我们这一辑的大概内容,而是从一本书和一个人引入,告诉我们要如何去进入并理解这段历史。他说:

    “哪怕再合情合理、无可辩驳的推论,也只是推论,并不等于史实;在古代史领域,哪怕抓住所有已知条件,我们仍然会错失一些不可或缺的事物,以至于我们自以为的全景、全貌,不过是盲人摸象和管中窥豹。”

    所以,任何时候,我们在读史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审慎的理智,对任何推论都要持保留的态度。因为,华夏历史浩如烟海,我们所能获取的资料终究不过是沧海一粟,还有更多未知的史料等着我们发现。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读《资治通鉴》,却是我第一次读熊逸老师解读的《资治通鉴》。之前之所以没能读下去,的确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资治通鉴》实在太难读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资治通鉴》采用的是编年体体裁,也就是说,它是以时间为中心,按照年、月、日的顺序来记述史实。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的是不是?人类历史不都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古至今发展而来的嘛。

    确实,编年体有个好处,叙述史实时次序分明,能够在时间上给人以完整的时间概念,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整个历史的发展脉络。

    但是,古代的中国疆域并不小,不同地域发生的历史事件可不止一件,同一件史事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不同的史事之间还会存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记述体例的关系,它们会被分别记载在不同的卷册中,显得支离破碎。

    这样说起来,我确实更喜欢《史记》这类纪传体,简直跟读小说故事一样。

    平心而论,读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读古史更是如此。但是,读史又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开拓视野,提升格局和智慧。所以,真的很庆幸,能够遇到熊逸老师的这套《资治通鉴》,我打算把第一辑和第二辑也收入囊中。

    冬日宜读史,一起来读书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熊逸版《资治通鉴·秦汉风云》:史书真的可以很好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cv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