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是就是心里的一种不高兴,“怒“则是指憋了一口气,这是两个概念。
愠影响的是心,怒是肝。正常的阴阳和平之人,我们叫“慈心”,”慈”是为别人的痛苦而感到伤心。
一个人能做到这点,我们觉得好像很正常,其实不是,因为很多人都是装出来的。
我高兴的前提,是自己拥有足够的实力,别人对我造不成伤害。所以,你想做到道德上的慈爱、慈悲,那么你的背后一定要有能量的支撑。
如果你做不到,别人有好事,你除了不高兴、生气,可能还想憋坏,再把这人弄伤、弄坏。
尊严来自实力,有实力才说实话。因此“性格”这个词除了有好坏之分,其实还有能量高下之分。
好坏是加了人为的道德评判。比如,曹操的能量极强,但在中国人的评价系统中,认为他是一个奸臣、大白脸;诸葛亮六出祁山,没有打一次胜仗,但历史对他的评价特别高。
中国人的“春秋笔法”,很多时候能把白的说成黑的。长大后我才琢磨过来,自己好像被带偏了,现在我反而欣赏曹操。
—摘自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灵枢·素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