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青年教师拿到文本如何去备课呢?不如借鉴和学习肖培东老师的“肖八条”:
第一,这篇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即理解它的文本特征、文体特征)
第二,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即内容、主旨);
第三,这篇课文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即写作动机、写作背景);
第四,这篇文章是怎样去写的文章(即语言特色、写作手法)。
第五,编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章放在这个单元(即了解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
第六,这篇课文最大教学意义在什么地方(即思考它的教学价值);
第七,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和写作特色的语段是哪几个(即注重教学聚焦);
第八,读这篇文章,学生自己可能读懂的和需要老师教懂的分别是什么(即做出学情预判)。
肖培东说,什么样的课称之为好课?“有琅琅的书声,有真诚的对话,有主动的揣摩,有深刻的反思,有精神的升华”。好课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位好教师,好课基于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学功底。而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坚持阅读,潜心阅读,积淀自己,提升自我,才能在研读文本中游刃有余,深入浅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