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第一次读完《追风筝的人》,是在立秋第二天的下午,夏日的余温还未消退,房间里是葱油和酱油的气味,另一个房间里是父母亲说着生活的琐事,屋里屋外都是金黄,对面楼顶上有一个喝着啤酒的人,让我想起了肖申克救赎里,他们一众人也是在这一样的落日余晖下,在铺着的沥青还没干的屋顶上喝着冰啤酒,一开始接触到这本书让我有一种熟悉的感觉,那时候我希望我能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结束这本书,书中最后的场景就是阿米尔追着索拉莫的风筝,追着自己心里的光明,追着哈桑,我抬起头,看见外边的银装素裹晃人刺眼,雪花纷飞,看不清天空,这样我就看不见天空上究竟有没有那个风筝,雪亮的世界也能提醒我阿米尔终究还是完成了对自己的朝圣,对内心的一次忏悔。
索拉博的存在是阿米尔对哈桑的爱和自己真正良心的延续。
这一本书里最让我沉醉揪心的必然就是在那个老房子里,拉辛汗对阿米尔说出事实的那一段文字,在过去的种种,阿米尔在美国的事业蒸蒸日上,有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可以在写作之余和朋友谈论谈论生活的琐碎,在那个老人口中与自己眼中,那样似乎正常无比的生活竟然是这样一个他自己精心策划的一个骗局,骗局的策划者是他,受害者也是他。哈桑身上有着一半和他同样的血脉。这就是挑破整个骗局的一针,他的罪,他的愧疚,他的善心无一日不受着折磨,床上垂危的拉辛汗颤颤巍巍的声音就如同黄钟大吕震响在他的耳边,他心中有着诸多疑惑,同时也存在着答案,他从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一定要接索拉博回到自己的家,将他视为己出,只是他还在畏惧,畏惧他自己的背叛,一日见着索拉博,就一日记得当日的背叛,于是他想将索拉莫送到白沙瓦的孤儿院,将他假托于他人。当然,阿塞夫的一顿毒打使他受了苦之后,身受鞭挞之苦,心得沐浴圣光,于是这也注定了他与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那个出生后会叫的第一声就是他的名字的哈桑,缘分不会如此便尽然。最后的追风筝真的是全书点睛之笔,那一刻,哈桑,阿米尔,父亲,索拉莫的身份都融为一体,全书的情感线也得到了最巅峰的升华。
对人性的朝圣
今天我又细细回想了一下书中更深层次的内容,这整本书可以私认为是作者一个人的内心历程,每个人内心都有善恶,慷慨和吝啬,守护和摧残,父亲代表的是一种作者最终希望成为的榜样,内心一直在苦苦追寻,却从来得不到承认,哈桑代表真正的美德,讽刺的是这种美德是不被大众所承认的,一种只能藏在谎言里的善良,阿米尔代表的就是当时社会所崇尚的那种“成功”——有一位伟大的父亲,可以继承他可观的遗产,事业有成家庭和谐幸福,这就形成了主人公内心的真实矛盾,被社会承认的成功,还是被内心承认的人性。
一开始,对于主人公来说,这只能是二者选其一的结果,但是索拉莫的出现,让这两者有了可以合二为一的选择,因为他身上带着主人公太多的情感,又同时是主人公罪恶心理的根源体现,抛弃他,就同时抛弃了自己的人性光辉的那一面,余生也都将带着悔恨度过,领养他,那么就是最好的结局,这也体现了作者在这一段落所蕴含的道德层次的一大提升,有点类似中国的合阴阳而为太虚的哲学思想,他鞭挞的自己罪恶的一面,将痛苦放到光明下,也在最终在光明下完成了对安拉真主的虔诚膜拜。
一本好书就像一壶好酒,喝的起兴就来上几句自觉好听的话语,也不求天下人能看,只希望有个一同品酒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