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最受宠的孩子往往最不孝?

为什么最受宠的孩子往往最不孝?

作者: 七七可爱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2-07-24 09:20 被阅读0次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孩子蹒跚学步时,想拿一个十米外的玩具,作为父母你会怎么做?

    ❓是不忍心看他跌跌撞撞,怕他摔倒或磕着碰着,便急走几步,将这个玩具拿给孩子?

    ❓还是鼓励他蹒跚着自己去拿?

    ❌第一种情况下,你看似是做了件爱孩子的好事,但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试想,你这么做时,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如果只是偶然发生,孩子可能很开心,但如果这种事情总发生,孩子的心中势必会产生愤怒的情绪。

    ✅因为,相比拿到这个球,孩子更需要的是是要独立完成这个过程。在跌跌撞撞地走向这个球的过程中,他的手、脚和身体会产生一系列的感觉和体验。

    ✅他会感觉到,是他在努力,是他在运动,是他在感受……这样的过程就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顺利地拿到了球,他会喜悦,他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切实地体会到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力量。

    ✅有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会摔跤,甚至会跌伤,从而产生受挫感,但毕竟,最后他还是独立完成了自我探索的过程,这会让他产生一种信念:尽管我受到了挫折,但我还是靠自己实现了目标。

    ❗️类似第一种情况的事情,你做得多了,就会带着孩子掉进成长的陷阱。因为孩子被一再剥夺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也就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孩子小的时候,你可以帮他拿玩具,喂他吃饭,给他穿衣服……,可以什么都帮他做、代他做。但是,当他长大了,需求多了,你就很难再去满足了。比如,孩子16岁时,要面对学习、考试,要处理班级里的人际关系,要提高发展创新能力,你就帮不了他。当他26岁进入社会,工作之后,要实现真正的价值感时,你更帮不了他。

    ❗️此时,孩子会惊恐地发现,原来有太多的问题他不能处理。于是,他就会陷入无法面对自己的自卑,甚至迷失自己。

    ️更可怕的是,这样长大的孩子,容易有一个连环反应:挫折商低,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出现严重的逃避行为,譬如躲在家中不出门;而躲在家中时,他们的脾气很大,很容易对父母发脾气,甚至殴打折磨父母,成为臭名昭著的不孝子。

    ️最受宠爱的孩子反而与父母成为生死敌人,这种故事强烈地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于是这种孩子常被谴责。

    然而,这只是孩子的错吗?对如此“爱”他的父母,他的恨是什么时候种下的?仅仅是长大受挫折后产生的吗? 不,这其实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累积了,当父母非要喂他吃饭、非替他穿衣、以安全的理由非要限制他的活动时……这种怨恨就已经开始产生。

    这种被宠爱的孩子,在外面受挫后,备受打击。回家后,就会对父母发脾气,甚至折磨殴打父母。这是因为在溺爱中长大的他,在潜意识深处知道,他现在经受不起挫折,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父母过度的溺爱。

    ️他折磨甚至殴打父母,其实是在质问、是在怒斥:你们不是很有能力吗?不是什么都能帮我做吗?那现在我在外面遇到那么大的困难,受到那么大的委屈,你们怎么帮不了我了,怎么什么也做不了?

    我想任谁都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或者在社会新闻里,甚至在电视剧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重视,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吗?

    其实,这不光是亲子关系问题或者家庭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我们国家,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家事,更是已经上升到了国事。因为,我们国家对此专门出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

    这部法律明确规定,父母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同时,还规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比如,要求家长培养未成年人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家国情怀;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

    这部法律让家庭教育得到社会重视,也提供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和思路,值得家长研究学习。

    ———读武志红《为何家会伤人》有感#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最受宠的孩子往往最不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lg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