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会高估自己在成功之后所能享受到的快乐,也总是会低估自己在面对人生谷底时所能表现出的心理韧性。
在爬上一座山峰之前,你以为当你站在峰顶的时候,会因看到壮美的景色而兴奋,因努力终有回报而欣慰,会认为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此生无憾——是的,这些都会发生。但却转瞬即逝。你很快会将壮美的景色习以为常,忘记曾经自己付出的努力,并且立刻找到下一个目标。一个让你痛苦的,辗转反侧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目标。
你同样认为自己会兴奋、欣慰或者此生无憾。即使你刚刚经历过它们的转瞬即逝。
在跌入人生谷底之前,你会怀疑自己是否拥有应对苦难的能力。如果让一个健康的人想象一下自己失去双腿后的样子,他会认为那和地狱无异。可是,当这一切终究来临的时候,又会发生什么?
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感受。
但那些遭遇飞来横祸的人最终都表示:他们对于生活本身,最多的感受就是平静。
人们似乎存在着一个类似于「平衡点」的心理机制,无论自己能够感知到多少成功的喜悦,都会回到这个平衡点;无论自己经历了怎样的失败,同样也会回归到这个平衡点。
平衡点是「回报递减定律」的完美解释:
吃到第一支冰淇淋你会开心,第二支则会相对平静,吃下去很多之后,你则会感到恶心。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就会停止进食。接着就是「回报递减定律」的反向作用。
从恶心回到平静,从平静回到渴望。
一切又开启了自身的循环。
对于生活本身,我们有很多目标。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希望可以生活得更好。我们在登上一个阶梯之后,就会将自己的视线,描准一个更高的阶梯。在某种程度上「更好」甚至成为了前行的动力,人生的希望。
可是,一旦目标受挫。我们从高高的阶梯,滑落至自己最初攀登的起点——又或者是比起点更低的地方,譬如那个失去了双腿的人——我们就会重新调整自己的目标。
开始的时候,的确会有些难以适应。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会回到平衡点。一个我们已经适应的生活常态。
所有快乐与痛苦的感受,都是基于这个生活的常态而言。
瘾君子所适应的生活常态,是每天吸食大量毒品。一旦生活里缺少了这种毒品,他们就会感到痛苦。但即使每天供应充足,他们也不会有多少额外的快乐,甚至快乐的感受会更少。因为他们通过大量毒品,重新建造了自己的平衡点。并且经常活在失去毒品的恐惧之中。
当他们下定决心戒断之后,最初的确会生不如死。可是,一旦生活中「没有毒品」的平衡点建立,他们又会感到平静。他们所能体验到的快乐会和使用毒品的时候同样多。甚至更多。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恐惧失去了。
事实上,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即使他们从未摄取毒品。他们经常会感到生活中的「不爽」。除了没有得到的痛苦,还来自于拥有了太多的痛苦。一方面,他们求而不得;另一方面,他们拥有了太多。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快乐的秘诀」本质上并不是得到了多少,因为无论我们得到多少,最终都会适应。但我们接下来却不得不面对失去的恐惧。
对生活本身「趋乐避痛」的永恒动机而言,我们需要提出的问题其实很简单:
把平衡点建立在哪里,才能在主观体验上,得到更多快乐?
既然无论得到多少的物质享受,都会因为适应,无法让我们更快乐,反而会在得到之后,不断滋生失去的恐惧。
那么,主动减少物质的享受会不会是更好的选择?
当然,没有人会蠢到真的让自己失去肢体。但「清心寡欲」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痛苦。
真实情况与直觉刚好相反:
它恰恰是一个人在主观体验上体会快乐的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