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日 周五 晴
今天是正式解封的日子,抑制不住的兴奋。曾经在居家隔离的日子畅想未来:解封后的第一件大事是去爬我家附近的小黄山,看看玉兰花,桐花,樱花,还有路边不知名的花花草草。早上起床,吃饭,打扫完卫生,带着我的小胖耳机,听着魏老师《教育的目的》奔山而去,不再担心有人查我的出入证,是否是点对点,颇有点“妹妹你大胆往前走”的味道。山上人还真不少,有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提着刚从超市买了零食,一路走一路聊,嘴角上扬,快乐不已;也有三个骑着电动自行车的小伙在环山步道上撒野,车速极快,被憋在家里的青春荷尔蒙需要释放;更有一位年近七十的大爷,一路飞奔下山,迈着花式步伐,类似几岁的孩娃,连蹦带跳,嘴角的笑口罩也掩饰不住。长时间的憋闷激发了大爷掩藏在心底的渴望,几十年前谁还不是一个宝宝?
下午的课前,选了一首《if I stay》播放给孩子们听。喜欢它的汉语翻译:夜空中最亮的星。无论如何也没想明白它俩英汉之间有啥关联,百度也没搞清楚。但是特别喜欢它的曲调,明快,喜悦。还有歌词,没有汉语字幕,学生也能看懂,比较适合训练学生的理解力。
下午的课从单词复习开始。听力导入,目的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网课,有学生人在心不在,效果就会差。果然,两边听之后再检查朗读,还是错误读音比较多。借助1b听力,复习上节课所学:去过某地的英语表达以及博物馆的类型。因为对于农村孩子,博物馆实在是一个生疏的话题,最近的博物馆远在省城,还是一个历史博物馆,一般孩子是没有机会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前概念是比较匮乏的,只能补。
因为预习作业已经小管家图片打卡。课堂也就从预习作业检查开始进入新授环节。孩子们的预习水平各有不同,真有认真的孩子;更有应付的,比如3c,本是从文中找到同义词,但有孩子思维定势,不认真读题,直接连线,闹了乌龙;还有孩子对文中的五个问题,抱有随便一划就可以应付打卡的心态,在课堂上被一一揪出。指出错误不是目的,启发他们,引领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才是目的。因此,对文章的解析就从回答这五个问题入手。其中第二个问题,三个博物馆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提问几个孩子,结果是答非所问。没有认真研读课文是最大的原因,文字中有明确的提示:it is unbelievable that,ican not believe ,enjoyable。还有第一段Tony的观点:iwonder 这句话的理解,几个孩子也有偏差。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回答问题,引发思考,提升文本解读能力,训练思维,都还需要继续努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
习题部分是关于现在完成时的半控制性练习。因为“去过”这个概念相对简单,大家普遍没有大问题。但在关于迪士尼乐园的语篇中,“你去过迪士尼乐园吗”这句话,因为不认识唐老鸭,米老鼠,迪士尼乐园的英语表达,学生读不懂这句话,也就不能准确填写“去过”这个概念。究其原因,还是阅读背景不行,不仅没去过,关于迪士尼乐园的英文故事也没读过,这种匮乏也影响了学习成效。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这也是在疫情网课期间我努力做的一件事:通过歌曲欣赏,文字呈现,视频介绍等为学生打开一扇窗,透过它看到外边的风景。毕竟,心有多大,舞台才有多大。从这个角度讲,网课也成为了我和孩子们成长的密码,忽然也发现,网课也是有优势的,它拉进了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我们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语言,不仅仅是纯粹的师生关系。某种意义上,我们成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行路人。
课堂上结束,提醒孩子完成作业去看看外边的花红柳绿,吹一下大家都吹过的风,也算是一种相拥。毕竟,不在校园已经一个多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