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竹韵格律学堂】带你读诗之九

【竹韵格律学堂】带你读诗之九

作者: 舞蝶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9-25 14:28 被阅读0次

    主讲/ 兰兮

    兰兮

    秋兴八首.其二

    引用典故:八月查 画省 三峡无猿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一作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夔府:夔州,四川奉节。

    京华:长安。

    奉使:在效力于使者,这里指在剑南节度使幕下任检校工部员外郎。

    画省:尚书省,汉尚书省以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诗中指诗人值守左省事。

    伏枕:指卧病在床的人。

    粉堞:用白垩涂刷的女墙,指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

    白垩è:白土,石灰岩的一种,白色,质软而轻。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

    悲笳:悲凉的笳声。笳,古代军中号角,其声悲壮。

    芦荻:芦与荻。 唐 杜荀鹤 《溪岸秋思》诗:“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

    典故 八月槎:

    晋·张华《博物志》卷十

    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去十馀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典故 三声断肠

    《水经注疏》卷三十四〈江水〉~2834~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閒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其閒,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典故 三声断肠

    《水经注疏》卷三十四〈江水〉~2834~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閒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其閒,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安史之乱虽然已经平定,但地方节度使又趁机而起,争夺地盘,扩充势力。在这多事之秋,四处漂泊的杜甫来到了夔州。

    本来杜甫在夔州是举目无亲,但由于夔州都督柏茂林欣赏杜甫的才华,为其找了个落脚之处和一份公职。生活也算安稳。

    杜甫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深知战乱未息,归路艰难,于是不得不被迫更往南行。

    所以杜甫的后半生几乎都是在战乱中度过。因此在夔州的这三年里,年老多病的他几乎是没有快乐的,他总是在回顾他的一生,曲折而迷茫。本来夔州拥有美丽的三峡风景,但在他看来就只有灰白色。

    我们回顾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色的波浪,灰色的风云。萧森的枫树林,傍晚的白帝城。都是灰白色。就算有色彩的丛菊,杜甫看到只会伤心,流泪,泪是白色的,心情是灰色的。孤舟更不用说了。

    丛菊已经开两度,说明两个秋天过去了。在这经历的两个秋天里,一条孤舟无时无刻不系在故园上。这一联虽然没有实写夔州城的秋景,但也切了一个“秋”字。其它三联都是夔州城独有的风物和地方特色,所有的物象都离不开夔州,巫山、巫峡、长江(江间波浪)、夔州城(塞上风云)、白帝城。

    第一首主题思想很明确,身在夔州,而心在长安。感时局之动荡,伤个人之淹留。

    那么第二首写了什么呢?

    我们再看第二首: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一作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首联确定地点,夔州城,即夔府,作者用了一个孤城。是城孤,还是作者孤,二者兼有。

    时间,落日斜,太阳西下。现在要确定是北斗还是南斗。

    如果依北斗望京华,那么北斗就是京华的方向,“依”便是“凭借”的意思。望着北斗,就可以确定长安的方向。“每”,可以理解为每次,或每个地方。但首联已经界定了在夔州城。所以“每”,是“每每”,“常常”。

    如果依南斗望京华,这个依就是依靠,依着的意思,也就是自己在南斗的方向。相当于滞留。

    所以比较这两种意思,每依南斗望京华,读起来更加凄苦,南斗其实就是夔州。如果说没有北斗星的出现,就不知道京都的方向,就不能望京华,说不过去。

    首联的整体性,南斗衔接夔府,也衔接落日斜。有一个时间的推移。

    第一首只写到了暮砧,傍晚。而第二首写到了夜晚。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

    听猿,猿啼是实实在在的,三峡的猿,啼哭断人肠。杜甫也实实在在地哭了,并非只是典故、传说。自己今天现在确实经历了猿啼,啼声催我落泪。

    八月槎,原指可以在海上乘槎直上天界。喻指心中所愿。而奉使却没能如愿。为什么,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作者回长安的机会完全没有了。可以说,严武就是杜甫的八月槎。这是一种解释。当然八月槎,这个八月也切到了一个“秋”字。

    还有一种说法,“奉使虚随八月槎”是叹奉使(奉行出使)之无期。毕竟杜甫一直是盼望回归朝廷,若奉行出使,则是后话,还得被朝廷任用。所以我个人认为第一种结合杜甫的实际情况,年老多病,辗转多年,孤舟只是系故园而已,奉行出使只有像严武这样的节度使才可以派任。

    不管是虚随严武,还是自己永远无期回归朝廷。但这种回归之心是没有破灭的,永远耿耿于怀。

    所以颈联有了回忆,回忆自己在朝中任左拾遗的时候,画省香炉,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长安的物象。而这些都是回忆,与作者久远了,相违背了,无缘。为什么呢,因为作者伏枕,生病了。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画省香炉怎么可能眷顾一个年老多病的现在的我呢,现在的我在哪,后一分句回到现实,并做了补充。

    山楼和城墙隐隐传出悲凉的笳声。

    这悲凉的笳声和其一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是不是一个意思,现实残忍,朝廷不会眷顾多病的我,更何况现在战乱纷飞,我想回去都没有路可走。

    于是乎,在这种悲凉的笳声中,作者几近绝望,一整夜就那么望着长安,望着天空。

    一个“请”字,多么地儒雅,多么地绅士,然而我读到这,几乎要哭出来,月亮光从石上的藤萝慢慢地移到洲前的芦荻花上,看似多么唯美,月光,藤萝,芦荻花。可这些都是每依南斗百般无聊所见,再美的景在杜甫眼里都是不存在的,他关心的是月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唯有月可寄相思。

    而且几乎一望就是一整夜。

    这唯美的月色似乎冲淡了杜甫的忧愁,这也许就是诗文中的收与放。情感的跌宕起伏,情感的最终寄托处。

    整首诗的脉络总结为:(1)夔州落日下望京华。(2)感南北之隔,实下三声泪,虚随八月槎。(3)往事不堪回首,病身犹处战乱。(4)京华何时能还。

    对比其一,其二对夔州城的描写,只有山楼粉堞,以及尾联秋天的景致。颔联全部在言事,颈联也是全部在言事。既有回忆,又有现在。既有强烈的对比,又有不可改变的事实———听猿、奉使,都代表远离长安,每依南斗。

    第二首远比第一首心酸,因为事实可以说话。而内心的焦虑和渴望是一样的,孤舟一系故园心。第一首好像还存希望,第二首却不抱什么幻想了。

    孤舟一系jì故园心。这个必须读jì。

    xì,也可以。都有拴的意思。

    2020-09-18 舞蝶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竹韵格律学堂】带你读诗之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oj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