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三中午,呼唤着他换衣服,先要带娃出去走走,晒晒久违的太阳,当然,还有满足他小小的心愿,去买包糖。
结果,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个泡沫,开始玩泡沫,弄得满地都是。一开始,我也没觉得怎样,就说帮妈妈一起清理吧,等清理完毕后才能出去买糖。
当发现很难清理时,顿时有些生气。于是责怪他,他大概也知道自己错了,也或许觉得清理这个很好玩,帮忙拿来了扫把簸箕。过了一会儿,自己穿好了鞋子(其实是穿反的),然后兴高采烈的帮忙。泡沫因为有静电很难弄,扫把簸箕上都吸附住了。最后用湿巾把它们吸住,花了大概50分钟。这时候自己已经有些懊恼了,因为完全打乱了计划。不过,因为之前已经明白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容易因为计划被打乱而生气,所以这次,我有意识地提醒了自己,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终于清理完毕,心里又开心了一下,正准备给他换衣服出门,结果却发现他手上握着东西,趴在自行车下面一动不动。我一看,是把小姨从台湾带来的礼物摔碎了。
我从他手上接过碎石,有些失落。我尝试着想拼一下,看到我这个举动,他立刻去拿了透明胶,说粘一下就好了。
看着他那模样,心里又好气又好笑。回想着今天下午的这一切,就会发现:当他知道自己做错事情时,不哭不闹,如果我没有责备他,他就会主动去想办法,想去解决问题,或许这是他承担责任的方式吧。
原本想碎了就碎了,可是突然觉得有些难过,也不知道脑子中怎么回事,“惩罚”两字一闪而过。于是告诉他,因为他做错了事情,需要接受惩罚,今天不能出去给他买糖了。
一听到没得买糖了,他顿时哭的很伤心。我跟他解释为什么要惩罚他,他似乎也明白自己的错,就说明天买吧。然后要求看动画片,我也不允许,于是他最后妥协说还是看书吧。
事后,我有些不理解自己的“惩罚”行为。其实原本,当看到他努力地想办法想去弥补自己的错误时,我就已经原谅了,可是为什么非要用惩罚的方式,强化他做错了事情,需要付出代价?最后好像是逼着自己做出这个惩罚决定。
我对应该怎样教育和培养孩子产生了很大的疑惑,我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得当。“原谅”似乎是当时的本能,而“惩罚”似乎是一种刻意的意识,两者产生了冲突,让自己产生了强烈的不适感,应该听从哪种声音?还是说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是自己在大惊小怪罢了?自己把带孩子看得过重了,所以带的有些沉重了?
我该去寻找寻找答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