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第六感”的科学与那些超能力传说

关于“第六感”的科学与那些超能力传说

作者: 文月雨 | 来源:发表于2019-04-03 18:48 被阅读0次

    前段时间,关于人类“第六感”首次被证实的新闻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新闻大意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发表研究,证实人脑能感应到磁场——受试者在实验磁场和环境磁场方向一致时大脑会作出反应。

    很多网友看了新闻后表示,原来第六感真的存在哦,难怪我(或我听说的某某)有过预知未来的经历,难怪我(或我知道的某某)直觉特别准……但其实,新闻里说的“第六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第六感”根本不是一个概念,这两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第六感”、“预知”、“直觉”这些科学或伪科学的事情。

    1、关于生物“第六感”

    每年全球有数倍于人类数量的鸟儿沿既定路线进行英雄史诗般的超远程迁徙,其迁徙路程少则1000公里,多则2万公里。候鸟迁徙通常是一年两次,即春季由越冬地迁往营巢地,秋季由营巢地迁往越冬地,如无意外,它们的迁徙时间、路径是不会变化的。

    候鸟的迁徙路径那么长,为什么它们每年都能准确地回到各自的营巢地和越冬地?它们是如何辨别方向又是如何进行定位的呢?

    历史上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说来解释鸟类的定向迁徙能力,比如视觉说、听觉说、光线说、气味说、磁场说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观察和实验,科学界普遍认可鸟类在迁徙过程中能用磁感应能力从地球的磁场中读出方向。

    除了鸟类,科学家在自然界许多物种中都发现了磁感应能力,比如蜜蜂、帝王蝶、鲑鱼、龙虾、海龟、鼹鼠、海豚、蝙蝠、沙漠蚁等,有研究表示,连狗狗也有感知地磁场的能力,且它们能敏感地察觉到地磁场的微小波动。

    科学家们将生物这种利用地磁场准确寻找方向的能力称作生物“第六感”,是除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之外的“磁觉”

    生物为何会有“第六感”,又是如何利用磁觉来导航的呢?对此科学界并没有一个非常统一的解释,但有很多相关的理论和假说,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基于铁氧磁性感受器的磁铁矿假说和基于自由基对反应的化学罗盘模型。

    磁铁矿假说认为,生物的细胞中含有成簇的磁铁矿颗粒,其簇阵列会随着外部磁场方向的变化而改变,将磁场信息逐级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生物正是通过这些铁磁性颗粒感知地磁场并用于导航。科学家还发现,鸟类身体里的磁铁矿通常集中在喙部。

    化学罗盘模型认为,磁受体很有可能来自一种名为隐花色素(Cry,一类和光复合酶紧密相关的黄素蛋白)的蓝光受体蛋白,在受到特定波长的光刺激之后,该蛋白会发生电子转移,形成临时的自由基对,其状态会根据磁场的变化而快速改变,由此生成可被神经系统识别的信号,最终转化为生物的定向指令。科学家在鸟类的眼睛中发现了数目众多、不同方位分布的隐花色素,推测鸟类可以通过视觉感知磁场变化。

    2、人类是否有“磁觉”“磁觉”有用吗

    关于人类是否有类似的“磁觉”,过去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研究。上世纪80年代,英国的动物学家罗宾•贝克(Robin Baker)就认为人类可以感知地磁场,但其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普遍认同。近些年德国的研究者也暗示过人类可以通过视觉感知地磁场,但无法证实这一结果。

    这次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利用新型的法拉第笼控制人体周边磁场的变化,再用脑电图描记器(EEG)检测人脑对外界的反应,检测到磁场变化与人脑信号变化有关系,算是第一次通过实验证实了人类大脑是具有处理磁场信号能力的。但本次研究结果还需要进一步利用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可重复性测试才能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

    但即使真的证实了人类确实具有磁感知能力,这种能力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其实也没什么作用。

    首先,我们人类大脑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为了不被过量信息超载,会自动“过滤”掉一些不太明显和不重要的信息,连最重要的视觉信息都会被删去很多细节,因此像“磁感”这种或许有或许无的微妙感觉自然不会被人察觉到。实验中参与者的脑电图显示大脑对于磁场信号的变化已经做出了反应,但参与者本人却并没有感觉到异常,就证明了大脑其实已经自动忽略掉了这种细微的磁场变化。

    另外,地球磁场本身非常微弱,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磁场环境又过于复杂(所有金属制品、电子产品甚至生物体等都会对其周围的磁场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即使有“磁感”这种感觉存在,也无法帮助我们寻找方向,更无法帮我们进行决策,或对我们生存、生活产生指导作用。

    3、日常说的“第六感”指什么?

    我们通常所说的第六感,也叫“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是指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的能力。由于感官的定义很模糊,所以“超感官”的定义也很模糊,一些人认为第六感是能够对未来事物进行预知和判断的超能力,与佛学上的神通有相似之处;一些人则认为第六感只是指认知、决策和信息处理层面的能力,与我们认为的“直觉”大致吻合。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有第六感,或者有过第六感很准的时候。比如有人去到一个从没到过的陌生环境,却觉得那个地方非常熟悉;有人做梦梦到了某件事情,结果不久后那件事情真的在他身上发生了;比如人们在生活中预感到别人会对自己说什么话或做出什么行为,结果发现真的如此;比如我们在没有与别人目光接触的情况下也能感觉有人在看着自己,然后转过去看到真的有人在看着自己……

    人们一般认为,女性的第六感要比男性的更准确、更敏锐,特别是在对待感情的事情上。女性常常能从男性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中理解出多层含义,且那些看似毫无道理的猜测和预感常常都准确得惊人。

    所以,我们日常说的第六感通常指预知能力或直觉,与上文实验中研究的“磁觉”不是一个概念。

    那么,我们日常说的第六感是真的存在吗?人类真的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吗?人们的直觉到底靠不靠谱呢?

    4、预知能力真的存在吗?

    先来说说预知能力的事情。就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人们以为的预知能力实际上通常都是错觉和巧合。

    人们之所以会对某些没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因为有既视现象存在。既视现象,又称“既视感”、“海马效应”,它来源于大脑的联想,是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的大脑是由数百亿神经细胞组成的复杂神经网络,短期或长期地存放着我们的海量记忆,我们曾经经历的事情或场景的众多特征会被存放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中,有些信息甚至是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的。当我们需要提取某段已经存储的记忆时,一条和记忆编码时相似的神经网络回路会被唤醒,保证我们能够在大脑内再现当时的场景甚至情感。当我们经历一件新的事情或走入一个新的场景中,如果其中有某些部分的特征与过去的经历能匹配上,就会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调动大脑中并不同的记忆系统和与之相匹配,于是就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而“预言梦”或者预知别人的行为则更多是因为巧合,或者因为当事人强行把相似的东西联系到现实,即使细节上完全不一样也视而不见。

    关于梦的成因是什么,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人们在梦境中所形成的事件及场景均来自于人们已有的认知以及记忆,或来自于人们正在经历的外界刺激,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情等记忆和刺激。只是,睡梦中的大脑会将记忆中、现实中的各种场景和特征进行随机组合、夸大,让梦的视觉表现变得光怪陆离。因此,人们会梦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是很正常且概率很大的事情。

    地球上有几十亿人口,每个人每晚都会做好几个梦,其中某些人有一两个梦的情况与后来真实发生的情况有类似,这从概率上来说是正常且合理的。因为人们只会记得那些“预言”成功的梦,而忘掉那些更多的预言不成功的梦,因此才会产生自己有预知能力这个错觉。

    提前预感别人的行为也是类似的道理。人们在事情发生之前,脑中很可能已经为即将发生的情况进行了多遍预演,当事情真实的进展与预演的某种情况恰巧一致时,就唤醒了当时一闪而过的想法,自己就会认为是提前预知到了。而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发生这种巧合,人们的各种预演和提前构想也就作为一闪而过的想法忘掉了。

    至于预感别人在看着自己,则是因为我们眼睛具有特殊结构,我们的大脑对面孔又特别敏感,因此能让我们很快发觉别人的注视,并很容易地找出目光的方向。而能感受到来自身后的目光,则大概率是因为当你在转头查看时,别人注意到你的行动于是将目光转移到你身上,你就会假设这个人一直在注视着你并强化这种印象。

    所以说,与其相信有预知能力存在,不如相信偶然和巧合其实都是正常的概率问题。

    5、直觉到底靠不靠谱?

    第六感的另一项技能——直觉,是不是也同样不靠谱呢?如何来解释女性的直觉通常很准这件事情?

    直觉的靠谱程度比预知能力要大很多。事实上,直觉可以视为一种无意识的思维过程,是系统的、综合的、模糊的知识加工和经验判断。人们的知识越丰富、经验积累得越多,一旦看到类似或反常的问题或现象时,就能迅速联想到可能的结果,那种信息处理的过程一般是无意识的、自动化的,最终会以一种感觉的形式将结果输出给大脑。

    我们一般认为,经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推理后做出的理性决策,应该要优于依靠直觉做出的决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很多实验都表明,对于某些简单问题,理性思考会得到最好的结果;而对于某些复杂问题,直觉思考的结果要好于理性思考。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直觉虽看起来是一种快速的无意识的感觉,但其实,从一定程度上说,它也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分析和对比。

    当我们用直觉做判断时,实际上已经预先在大脑中经过了一个快速的评价过程。首先,我们的感官系统会自动捕捉环境中的一些线索,然后我们的大脑会迅速调取过往的经验和记忆,并与当下的场景和情绪进行匹配,快速找到最佳的匹配情形,如果超出框架范围则做出异常判断,再把这种结果变成感觉和想法反馈给我们。这种几乎实时的感觉判断其实也是一种分析,一种观察、对比、联想和经验匹配的技能。

    女性的直觉比男性更准,其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第一,女性观察事物更加细致和全面这种优势或许是源于远古时期女性主要从事采集工作,因此需要关注更广的范围,也更擅长发现细微的差异。第二,女性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需要依附男性生存,因此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关注男性的生活细节和微表情上,她们也会对在乎的男性倾注更多的精力,因此积累了大量关于情感处理的经验。第三,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对很多事物的掌控能力不如男性,会更相信或期待有超自然能力可以改变生活,因此更容易依赖直觉,无形中即锻炼了直觉的能力也夸大直觉的效果。第四,研究发现,女性的左右脑之间的联系比男性更加密切,因此左右大脑的信息互换和交流检索也更顺畅,更有利于发挥直觉的作用。

    诺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表示,人类的思考模式可以拆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快思考即系统1,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代表大脑完全处在自主控制状态。慢思考即系统2,是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其运行需要集中注意力,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快思考系统1即我们的直觉,它迅速、自动且高效,能提高决策效率,且更善于联想,有助创造力。但它也很容易上当,很容易让我们陷入思维偏见和逻辑缺陷的错觉中,引导我们作出错误的判断和选择。比如光环效应(先接受了事物的一些信息后,这些信息会影响你对事物整体判断)、幸存者偏差(只能看到经过筛选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刻板印象(对某事物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看法推广到整个群体,而忽视个体差异)、禀赋效应(当人拥有了某项物品之后,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等等都是系统1偷懒造成的错误判断。

    因此,虽然系统1的直觉在处理某些复杂事情的时候是有用的,但却仍然需要系统2的理性思考来监督和补充,才有可能得到一个更为靠谱的判断和结论。

    6结语

    加州理工学院的磁感实验首次测量到磁场变化与人脑信号变化的关系,为以后研究人类大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让我们对人类大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确实值得庆贺。但此研究的可信度以及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意义,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和研究去验证去证实。

    而我们日常所说的第六感则与本次实验结果完全没有关系。那种代表超自然预知能力的第六感,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幻象或一场大脑无心之失造成的骗局。人们相信那些超能力的存在,从表面上看不过是一种迷信,但实际上却反映出了人们内心对于这个世界的无力和无助,以及对不可控感的恐惧。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拥有“超能力”,比如直觉,比如优于常人的感官知觉或处理某些特殊事情的能力。那些“超能力”通常会被我们所忽略,被当做是习以为常或可有可无的特点。然而,如果我们刻意去培养和练习那些“超能力”,它们是能够变得越来越有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的。

    所以,抛掉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去探寻并训练属于自己的“超能力”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第六感”的科学与那些超能力传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pn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