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民日报在第17版经济周刊里,大篇幅刊发了区块链署名评论文章:《三问区块链(经济热点)》、《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全面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充分肯定了区块链技术的积极作用,如:能解决金融、公益、监管、打假等很多领域的痛点难点,能降低价值传输成本、解放生产力等。
这并不是“币圈”的利好消息
很多胡乱解读的媒体,把《抓住区块链这个机遇》和《做数字经济领跑者》两篇文章的标题放在一块,对读者造成了极大的误导,不仔细看详细文字的“币圈”人,会误认为这是一种“利好”消息。
然而,并非如此。
第一,在《三问区块链》一文中,作者虽然肯定了区块链技术,但对ICO提出了质疑。
文章引用了蚂蚁金服技术实验室高级产品专家胡丹青的观点,指出区块链概念目前存在虚热,热炒的绝大部分所谓ICO都是集资工具创新,跟技术创新无关,并建议监管部门介入。
【“尽管眼下区块链大热,但我们仍然认为,它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胡丹青说,区块链概念目前存在虚热,不是热在拿技术解决现实问题,而是热在集资圈钱、炒作估值,尤其是热炒的绝大部分所谓ICO(首次代币发行)都是集资工具创新,跟技术创新无关。】
“区块链技术还不太成熟,可应用场景比较有限,更应警惕资本市场炒作概念。”何飞说,区块链热潮的背后免不了会有一些搞噱头想投机的公司,他们并没有真正开展业务,只是企图到资本市场捞一笔就走,要谨防由此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真正想开展业务的机构退出市场,影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胡丹青建议,对于目前的区块链热,监管部门应更主动地介入,区分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鼓励政府组织、有公信力的专家、行业参与者共同帮助公众辨识,全面遏制区块链名义下的集资创新,让ICO实际控制人必须为集资行为承担责任。“判断是技术创新还是集资创新的依据其实很清楚,即是否以信任为始,是否通过解决信任问题创造了实际价值。”】
第二,在《抓住区块链机遇》一文里,作者表示虽然区块链的诞生又一次极大解放生产,但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还不成熟,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区块链的春天还很远,我们不应该如此急切、如此乐观。
作者认为:
【最近,区块链概念很火,区块链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那么,爆发就在眼前吗?
我们不应该如此乐观、如此急切。区块链技术诞生以来,尽管技术创新与突破层出不穷,但社会级别的大规模应用实践仍然不足。区块链底层技术不成熟,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状况并没有获得根本改观。
首先,当前主流的区块链系统,包括比特币、以太坊等,其成熟度都不能支撑大规模现实商业场景。其次,在现有系统中,价值往往只能在同一个区块链内进行传递,于是,看起来热闹的众多区块链实践,事实上搭建了更多的价值孤岛,这与区块链“价值互联网”的美好愿景南辕北辙。
然而,区块链底层技术获得实质性突破之前的这个阶段,恰恰是一个战略机遇期。我们应该深耕技术,以期通过技术优势在未来的国际区块链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急于在并不牢固的地基上搭建城堡,很可能因小失大。】
第三:《做数字经济领跑者》一文,跟数字货币并没有任何关系,作者整篇文章说的都是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等基于发币的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被认为是近期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的经济活动,很多国家都踏上了数字经济快车道,我们也正迎来数字经济时代。有人判断,现在人们通常把用电量作为衡量经济景气的重要指标,将来“用云量”将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正从跟跑者、并跑者逐渐变成领跑者。这有直观的感受——“数字经济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生活,并越来越多地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外国人赞叹我国的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走在了世界前列,甚至用“新四大发明”来形容;这也有数据的支撑——前不久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达30.3%。每天50亿次百度搜索点击、每天1.75亿次支付宝交易……这些海量数据的时刻刷新,背后是线上线下数字经济的真实脉动。】
总的来说,人民日报的这三篇文章并不是“币圈”人想要看到的利好。《做数字经济领跑者》与前两篇区块链的文章没有实质性的关系,只是被某些媒体放在一起让读者误解、博取眼球罢了
每一位“币圈”人都急切地想要看到国家认可的利好消息,这一心态很容易被其他人利用。在某些所谓的“利好”消息出来之前,还请大家擦亮眼睛,不要因为标题误解了原本的意思。
哼╭(╯^╰)╮,我才不会告诉你,
我们公众号是
Garlicmedia,
为什么?
我怕你无法自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