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蜀汉军战死及投降有八万多人,几乎全军覆没,刘备自身免祸,逃入益州永安县白帝城(今重庆奉节东)一病不起。身为胜利者东吴战后却再次求和。
三国:和平始终在路上战前求和是不想打,或者是不敢打。已经大胜,按将军们的意思,再加把劲儿,干脆去成都的街上走一走。但陆逊不允许,孙权不允许,曹丕也不允许。
夷陵之战,实际上就是三国的半场哨。史学家胡三省称:“曹公不追关羽,陆逊不再攻刘备,其所见固同也。以智遇智,三国所以鼎立欤!”三分平衡牢不可破。夷陵之战后,孙权的智慧凸显于世。如果说,对于天下的形势,还有哪个“大佬”一辈子都清醒不犯糊涂,恐怕只有孙权。
三国:和平始终在路上东吴一力主和,始终采取“守”势。看起来不够威猛,但确实避免了被更凶残地打脸。曹操死在了南征上;刘备死在了东征上;曹丕呢,也是念念不忘要南下打东吴,但最终无望。
夷陵之战中,孙权派遣赵咨使魏。曹丕问孙权是个什么样的领导?赵咨说:“聪明仁智,雄略之主。纳鲁肃於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於行陈,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於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
三国:和平始终在路上虽然有溢美之词,但描述是客观而准确的。孙权与曹刘所有的争斗都和荆州有关。失去荆州,哪怕是部分的失去,将严重的破坏掉他“据三州虎视天下”的基本盘。谁动荆州,就是给他上眼药,让他流泪。只有荆州在手,他才能平静地等待,观望,等到沸腾的终于平静,所有的野心家都称帝,不再承认自己是汉臣。
夷陵之战因荆州而起,刚刚打退刘备,曹丕就扑了上来。理由是:诚心不款。要孙权按规矩把王太子孙登送到许昌做人质。曹二代派出了曹休、张辽、臧霸、曹仁、曹真、夏侯尚、张合、徐晃两路出击。看看这份名单,想想夷陵之战战前战后东吴压力有多大。
三国:和平始终在路上这时候刘先主也不省事,还给陆逊写信:你说我要是这会儿再打过来,能赢不?陆逊劝他:您哪,好好休息吧,三国就这么着了,别瞎折腾了。是啊,刘先主的脸也丢不起了。曹丕接到军情文书后,远程作业,断言“刘备不知兵”,七日后刘备果然战败。这个段子真的太伤面子了。刘先主可是和曹公青梅煮酒论英雄的男主角,居然被曹二代羞辱的一无所有。“不知兵”!你要曹老如何感想?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孙权看自己很清楚,所以,他不会自取其辱。东吴一直都在守,和曹丕也罢,和刘备也罢,争着,打着,求和着,外交官始终在路上,不放弃任何一个和平的契机。不这样,无以立身处世,无以安居江东。他真的不是小霸王,如果他哥还在,天下局势,还未可知呢。那可是个暴脾气,曹丕刘备这样的,论打仗,真不带眨眼的。
三国:和平始终在路上话说,江东孙吴有理由鄙视他们,刘备称帝,写信给孙权,没有回音。他还问为什么?孙权正式回复:您是宗室,还指望您兴复汉室,这就称帝了?我有点不好意思,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