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曾经听偶像说起《爱你就像爱生命》是当时的手边书,只是感叹,啊,怎么如此温情脉脉。今天陪好友做头发,闲暇的周末下午窝在二楼设计师的店看完了《爱你就像爱生命》里边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书信。一方面是看到一半眼睛犯困,另一方方面也觉得王小波书信部分应该是精髓所在,索性就没有继续读下去。
书里整合了王小波在北京当工人以及在中国人民大学上学期间追求李银河的过程中与之的书信记录,炙热的写下他对李银河的爱,李银河说,爱情就是一方在努力呼喊,另一方给出了回应。王小波真的是一个特别会爱的人,他说他最在意的最放不下的就是他的性格和个性,但是现在愿意把这种东西拿给李银河,任她锤炼。
甚至,他对李银河说:只要我们真正相爱,哪怕只有一天、一个小时,我就不应该再有一刀两断的日子。也许你会在将来不爱我,也许你要离开我,但是我永远对你负有责任(我也希望你负起这个责任),就是你的一切苦难就永远是我的。社会的力量很大吧,什么排山倒海的力量也止不住两个相爱的人的互助。我觉得我爱了你了,从此以后,不管什么时候我都不能对你无动于衷。我可不能赞成爱里面一点责任没有。我当然反对它成为一种枷锁,我也不能同意它是一场宴会。我认为它应该是终生不能忘却的。比如说,将来你不爱我了,那你就离开我,可是别忘了它,这是不该忘记的东西。
从某一层面说,我是赞同这样的观点。因为认真爱过的人和事,都不可以遗忘,正是由于爱过的人、看过的风景、经历过的事,才能成就现在(或未来)的你。但是呢,我更愿意偏向遗忘,因为遗忘,才是对未来的接纳,也才对得起后面遇到的人和事。
过于直白的表达我爱你,乃至于可能置于故事之外的我,无法从简单的字眼感受到王小波的浓烈,倒是王小波与李银河的思想交锋,抓住了我的眼球。其中王小波提到一本书:《大卫·科波菲尔》,讲到作者对人们怀有很深的感情,现在作家对别人永远不急对自己的八分之一关心,因为他们总写自己的满腹委屈,写自己的无所事事,这怎么可以呢?我在想啊,这哪里说的是作家呢,分明说的就是我呢,纵观之前写的诸多文章,无一不是在自说自话,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总有看不下去的时候。回过去,高中时期的日记、大学时期的博客,工作之后的记录,只有统统删干净才能放过自己。一提笔,就无法跳脱自己,无法站到更广泛更大众的情感和体会中去。人不能不爱别人啊!但愿读书、运动、思考、输出,能让我更能明白生命的意义,更能托住自己,降服内心的恶魔。
一首诗,当作结语:
麦子熟了,天天都很热。等到明天一早,我就去收割。我的爱情也成熟了,很热的是我的心,但愿你,亲爱的,就是收割的人!
日更计划DAY2
by大河前横2019·5·12
(今天是5·12汶川地震十一周年,祈福苍生,这是唯一感受到人类作为统一的整体,不被割裂,不被分别对待的时刻,是渺小的存在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