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匹夫”这个词其实不准确,应该是“屌丝”更贴切。
但我们都不愿承认自己是屌丝,那么匹夫就容易接受得多了。
匹夫这词,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
单枪匹马。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匹夫一怒,血溅三尺…等等,不一而足。
似乎都挺正面的?
相信我,都是幻觉。
好好想想,作为匹夫的我们,就算舍了全身剐,别说皇帝,能拉下一个村书记吗?
早被定性为治安危险分子或者被村霸跳起来锤了吧?
看过那么多励志的书、各种成功人士的语录。看的时候似乎都懂,感觉掌握了那么多的方法,立刻会闪亮登场,变得无所不能,马上就能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当上CEO、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回到现实,我们依然是那个懒、怂、独的屌…不,匹夫。我们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不想工作只想休息、不想学习只想享受,看不懂人心、不会交际、张嘴就坏事,明知道要努力但身体不争气…
上面两段最后的省略号,或许就是理想和现实的残酷差距。
说了那么多,或许我们会想到公知们口中提到的“阶层固化”或是“体制问题”。
错的不是我,是制度,是阶层,是原生家庭,是他是她就是它,我们的英雄小哪…咳咳,串了。
感谢袁隆平院士,养活了那么多“现代中国书法美术大湿”的同时,更养活了千千万的中二骚年。
重新回到标题,我们分解一下为什么匹夫成功靠变异。
匹夫,指的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
如果您觉得自己不是普通人,那本文的观点或许不适合您。
如果您觉得自己是普通人,又愿意了解我的观点,那我欢迎您提出更棒的意见。
作为普通人,我们身边也是普通人。什么?您身边有大神?不快去紧紧抱住大腿,来这里干啥,别来听我误人子弟。
重新说,作为普通人,我们身边也是普通人,追求成功更是普通人的本能。
大家都吃饱喝足了,才会想到追求成功。
成功是目的,不是方法。
那么方法从哪里来?或许成功学的书籍里有。
然而看了很多成功学书籍,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个规律:中国人写的成功励志畅销书强调“人脉”、日本人写的强调“品格”、美国人写的强调“自信”。
写的都挺棒,感觉都好有道理。
然并卵。
那么变异到底是什么?
变异的意思,就是突然变化。见过绿巨人么?前一秒还是眼睛暖男绅士,后一秒就变绿皮粗毛大汉,比超人撕外衣还要快,人家直接炸裂只剩内裤。
听过一句话:当一个中年地中海男突然开始注重外表、读书学习、跑步健身,他一定是出轨…不,变异了。
他已经不再是他了。或者说,现在的他已经不是过去的他了。再或者说,过去的他已经死了。
这变异是什么?
变异的原因,好吧也有可能是出轨,但还有可能是觉悟、刺激、不甘等等。
变异的结果,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或者获取成功。
原因和结果之间是什么?没错,方法。
那么变异的方法,不是人脉、不是品格、不是自信,而是自律。
是的,自律。或者说自控力、意志力。
仔细想想我们读书的时候,那些自律的孩子也许不是第一名,但一定名列前茅。
想想工作的时候,那些自律的同事,也许不是做的最棒的,但一定是能完成KPI的。
再想想学习技能的时候,那些自律的家伙也许不是学得最快的,但一定是学得无比扎实的。
一切后续的思考、引申、创造、升华,都得建立在自律的开始。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结果,就是“懂了那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所谓做好本职工作和活在当下的基础,也是自律。
你得控制自己耐心写报告而不是刷朋友圈,控制自己认真看书而不是逛淘宝,控制自己思考如何清晰地汇报工作而不是想今晚看哪部美剧。
这些都需要自律作为前提。
否则就算懂得了再好再优秀的工作方法、交友方法、说话方法,没有自律的支撑,也等于零。
好吧,如果说自律是成功的方法,那自律的方法又是什么呢?
根据《意志力》的说法,意志力是一种像肌肉一样的力量,会消耗,可锻炼。
会消耗,意味着我们要合理分配意志力,别让无关紧要的事情耗损意志。
可锻炼,意味着有方法让我们的意志力越来越多。
这个方法就是:持续做那些不习惯的事情。或者说,建立一些新的小习惯。
比如尝试用左手吃饭,尝试早起,尝试在桌旁放一个小镜子自我监视,尝试用app记录下自己如何使用时间,尝试读自己从不愿读的书等等。
和仪式感有所区别,制造仪式感往往会陷入追求完美而放弃。我们要建立的,是可以在60秒内立刻可以完成的小动作。
就像稻盛和夫所说:别做无谓的担忧。如果你有担忧,那就立刻去做。
就像杰克韦尔奇所说:你需要的是行动。
我认可这个观点,并将这个观点表达出来,很可能是错的,希望对你有用。
谢谢你看到这里。
网友评论